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逾2.3亿人,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习惯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风云变幻,传递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显然,两亿多的中国网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舆论力量。正如有论者所言,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到奥运圣火传递,从“3·14”拉萨暴力事件到抗震救灾……这一切,见证着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在舆论引导新格局中,能否通过互联网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不仅是对执政理念的检验,更是对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的考量。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公共领域,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网上充分集合、碰撞,难免会造成网上舆论的主题分散、导向不明。而且,网络传播的特性使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都可借助虚拟身份畅所欲言,没有技术、文字的审查,缺乏道德的束缚,由此也给一些谣言传播者提供了机会,对我们引导舆论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充分认识互联网在舆论传播方面的特殊功能和巨大潜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也就是说,我们在应对网络时代的热点焦点话题时,应努力加以正确引导和及时应对,以推动正面声音,引导中间声音,化解负面声音,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
当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对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既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团结和促进稳定的需要。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管理,发挥新兴媒体在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