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个城市的艺术园区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眼前,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潮流,艺术园区也成为一个城市的崭新名片,北京的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上海的800艺术区、M50艺术区,广州的红专厂创意生活区,这一个个的艺术园区都给当地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对于广东而言,红专厂等艺术区的兴起也帮助其摘掉了多年来的“文化沙漠”头衔。
红专厂
“文化沙漠”让广东尴尬
“文化沙漠”一词最先用于移民城市深圳,而后又转嫁到整个广东身上,据了解,广东之所以被认为是文化沙漠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广东经济发展较快,作为华南最早开放的省份,广东飞速发展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文化成就的光芒,另一个原因就是广东本身的全国性文化遗产偏少,自身文化的缺失让广东走在了边缘道路之上。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7月2日的网民代表座谈会上也表示,广东正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入,但是文化大省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广东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凭借着外贸加工出口等产业跃居全国经济强省行列,而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行业发展迅速,传统的外贸出口加工等产业的发展趋于放缓,广东的优势正在减弱。面对新的竞争形势,广东选择改变,政府牵头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在飞速崛起,打造华南的文化创意聚集地成为广东的新目标。[NextPage]
沙漠中的绿洲——红专厂
红专厂——沙漠中的绿洲
早在去年12月份,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就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建设一个能真正作为“广州名片”的大规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实地考察了南方面粉厂码头、鹰金钱罐头厂旧址(红专厂)等老厂区以及部分文化创意企业,这也促成了红专厂创意生活区的形成。
中国资深室内建筑师、设计师林学明认为,所谓创意园区,应当从“园区”的整体感觉上去把握,而这一点正是很多园区所缺乏的,即使像798这样名声赫赫、自发形成的艺术家聚集地,也显得自发性有余,而整体设计不足,广州虽然也有信义会馆等创意区,但距离真正的“创意园区”概念仍有着一定差距。[NextPage]
独特的设计风格里面蕴含着历史的积淀
“一个园区应该拥有比较统一的规划格局,合理的功能分布,良好的交流气氛,以及与社会的便捷而有效的沟通和联络,通盘考虑,才能让园区的持续性得到有效保证。”在林学明看来,红专厂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它资深建筑风格中所蕴含的历史积淀,“红专厂中的老厂房,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当年工业建筑风格从德国而苏联,从苏联而中国的珍贵的历史见证。”
对于园区的名称,红专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取又红又专之意,我们希望艺术区从名字上体现老厂房的时代特征,而且更贴近市民生活。”红专厂的定位是“艺术生活创意基地”,比如周末,一家三口来红专厂逛,可购物,可看画展或摄影展,可听艺术讲座,可亲手做陶艺或学剪纸,累了,可到咖啡厅听音乐喝咖啡,饿了,可到餐厅吃饭,在生活中感受艺术,在艺术中享受生活。
作为广州第一家非房地产性质的真正意义的创意区,红专厂以现代的视野,国际的平台,探索、打造富有时尚、创意、艺术和人文精神的新领域,作为“文化沙漠”中的绿洲,红专厂创意生活区让广东发展找到了新的道路。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