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首先和用户分享了互联网发展的四个阶段,即从早期浏览器产生图文界面,到早期互联网人点击分享,再到搜索引擎,最终发展到用户在Google、Twitter里面就知道好朋友的状态。
张朝阳提醒大家,互联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新的互联网机会就一定要抓住,如果对此不做反应就会在竞争中出局。无线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不抓无线互联网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以下为张朝阳演讲全文:
刚才我还跟方刚在聊,现在真的没有两个互联网,就是一个互联网。所以有没有无线互联网?我觉得,现在互联网有各种应用,因为其特点导致互联网的某项应用获得比较大的发展,所以我还是讲讲互联网,尤其是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化石”,从很早就回来做互联网、做风险投资。
如果理解互联网当前发展阶段还是要追溯一下十几年来的互联网的发展。我认为会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首先在早期很长时间Internet协议,在这之前有很多公司的努力,后来形成了对互联网一无所知或者没有任何技术水平就可以按图文点击方式进行。这是第一个有了浏览器。后来到了IE以及更加好的浏览器出现。浏览器出现让人上网变得如此方便。
第二个阶段,人们觉得上网以后去哪?发现因为图文界面等分享导致大量内容有很多其他人来提供,所以我们需要浏览。怎么更好地浏览?这就是以雅虎为代表的分类网站,当然雅虎以后也做搜索。这样的需求是很大的,因为网上没有太多内容,以人工、手工分类方式,这种方式让人感觉很贴心。
我们上网就变成了逛一逛的感觉。尽管有的人努力实现以软件解决问题,但是当时需求也不是那么强烈。那么雅虎的成功遮住了它的眼睛,而且商业方面也是非常准确,就是门户。但是忽视了这个世界正在变化。
到了2002、2003年的时候,尽管美国硅谷资本新经济泡沫已经破灭,人们一片狼藉,所有资本都撤出硅谷,没有人做互联网等等,可能有那么几个亮点:其中一个业界潜在的变化就是互联网并没有死、用户并没有死,用户对于互联网需求依然强劲,只不过资本泡沫以及过高期望导致人们巨大失望和很多人血本无归。
如果回想到今天,资本泡沫破灭对我来说记忆犹新。当时是全世界资本对于硅谷互联网创业的过高地期望导致的爆破。今天我们正处在另外一个资本泡沫,全球资本一想中国每一个人都在上网,所以对中国互联网有一些泡沫。
泡沫破灭之后,雅虎一蹶不振,但是有几个亮点,比如说eBay,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Google。
第三个阶段,当网上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用单纯的浏览行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网络基础结构更加流畅,出现了搜索引擎。
我们不需要去逛街,我们就需要一个搜索框,在这个地方呆着,我要什么它就给我什么。这就是搜索引擎的流行。但搜索引擎的流行也依赖于更大的创新。不止只像超一流的计算水平,当然它也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可以把数据搜集过来进行计算。
但是比不了谷歌这样新一代搜索的出现,所以谷歌抓住了,人们只需要一个框一按回车就可以找到我要的东西了。信息如此大量,也做到了相当追求,这种需求以及用用户反馈信息来决定他把什么东西排序更高的方式。
当然说到世界、美国互联网发展不能不说中国,雅虎时代中国互联网也走了这样一条路,但是有了新闻门户的产生,这是弥补了中国对于信息的饥渴。而美国刚开始不是这样,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工具。到搜索阶段有一个全新的概念,不只用计算计算已有的信息,而是用计算分析用户行为。所以Google伟大在于它不只分析了抓来页面关键词比较优先,而是有少人访问到这。把人们网上手工行为变成数据告诉你,提供更好的指向。
同样中国也有一个同样的应用,就是中国搜狗拼音输入法,不像微软拼音一样把一个独立数据库,每次也不更新。我们是用搜索引擎抓取所有输入行为研究、猜出你可能最想要的字是这个,使得准确率一下提高到80%到90%,使中文打字速度至少提高一倍。在美国就是Google,中国就是搜狗拼音输入法。
而且Google成功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就是当提供搜索的时候,表现用户意图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精准和强烈。比如说我们读一个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你这个时刻可能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但是这个东西是有点模糊的。或者我们对电子邮件文件进行扫描,这个涉及隐私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的,你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想要什么。
但是搜索就非常精准地告诉你我这一刻就想要这个关键词所关联的东西。每天数亿人们的需求,那么有公司就可以把用户需求给很多中小家企业。后来Google也学习了这样的方式,这样就导致他巨大的商业成功,才进入Google时代。
谈谈第四个阶段,当人们把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的时候,这是一种道路。另外互联网向来都是关于人的,以前我们只是做个体对着计算机面对世界的窗口,利用互联网工具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与相应的人沟通、发电子邮件。但是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可以活在网上,我们在网上有一个身份,而且这个身份是我们的本人,这个身份也可以跟其他身份发生关系,这个就属于Web2.0的进展。而Web2.0的进展在互联网一开始就有了,有了帐号概念以及论坛,论坛是一个古老的产品,但是论坛确实有帐号,但是它是以论坛形式出现的,各种类型包括科技、体育、娱乐等等,像图书馆分类出很多,好象进入很多会议室,进入会议室的人就聊天、发帖子。论坛当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你可以在里面盖楼等等。
当然人与人还有很多关系,搜狐是非常重视社区的。我们之前收购了一种关系——同学关系。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坚持下来,没有重视这个东西,为了在沙漠中找水,被收入、盈利的牛鼻子牵着走,走了很漫长的路,所以没有做好,这是一个遗憾。远在11年前我们就注意到了关系的一种,就是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也是每个人的身份,不是简单论坛里的身份,而是学校里的某个校友,他有更清晰地身份并且是真实的。再会有更个人的身份表现出来就是博客。有人写了博客,这个人其实跟Twitter很有关系,他把这个卖给了Google,在Google干了两年,当时就涌现出很多的博客。
博客是什么呢?博客是每个人真的以个人身份出现了,而且不断地写博客,通过一系列地博客,他的身份更加明晰,他是什么样的人,语言风格是什么样的,观点是什么样的。所以博客是Web2.0非常重要进展的一步。人们的身份终于不是以某个论坛里面的版主或者一个帖子的方式出现,而博客是我这个人的园地。
当然博客确实发展地很流行,但是在通向Web2.0爆炸的过程中还是没有爆炸,当然直到今天博客依然流行。其实2006、2007年就想把博客做得更加功能性,我们Web2.0的探索跟美国其实是同步的,但是后来中断了一段时间,当我们回过来再看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有了Facebook、Twitter,所以我们还在追赶。
为什么博客没有完全进入Web2.0呢?后来我们发现它只是每个人有一个园地,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访。如果我们不去这个人的博客,那么跟他的关系也就淡漠了。所以搜狐的博客很有意思,可以留下足迹,你到我的博客上我就知道你来了,我再逛你的博客,你也知道我来了,你发一句话我也可以看到。其实已经有2.0的特征了,很遗憾我们没有坚持下去。所以说十几年来我有很多的遗憾。
当真正的2.0的爆炸是什么时候呢?是2004年、2005年、2006年在美国发生的事情。当然MySpase也很发达,当Facebook、Twitter产生的时候里面会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比如我不用去你的博客,我在我的园地,我有一个读板,我可以跟我的好友建立关系,建立之后,我的好友动态会在我的读板上出现,这就比博客迈出了更重要的一步。我不去他那也有关系,他任何动态,他照个照片,组织一个Party,我都知道。所以我的天下可以关注我的好友,而且我做了什么好友也知道,也可以通过软件计算出来,当时Facebook也在猜测谁是你最重要的好友,你最重要好友出现的东西会给你出现地更快。这是实现了关系的恒定性。
我们说世界上的关系,其实世界上任何的两个人通过四到六层关系就可以认识,但是这四到六层关系怎么认识?难道说我去一趟你的博客,然后你再去一趟另外一个人的博客,我跟另外第三个人就认识了吗?不行的。真正的是导致大家都建立关系。非常有趣的是这个事情同样在Twitter方面实现,而不是学Facebook,而是由另外一个角度产生的。
大概在2006年、2007年的时候,当年发明博客的人在Google上了两年班,整天挺没劲的,在车上听广播什么的,后来一想能不能说一段话互相分享一下。因为他是做2.0出来的,所以脑子里有这样一个想法。后来他离开Google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就是关于声音的传播。但是做了好长时间没有成功。问题是这个人非常好,他跟投资人说,“我这个公司也不可能成功了,以前我博客卖给Google的时候也赚钱了,我不希望你们亏本,我拿自己的钱把你们的股份买回来吧,股东们还挺高兴得,觉得这样的人太负责任了。”
所以他把所有股份买回来了。但是发明博客的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是Twitter的大股东,他们团队有一个人整天跟软件开发商说“我正在写软件呢,就说我的软件开发好朋友们都在做什么呢,能不能说一段话突然就在我的屏幕上跳出来就可以让我知道。”后来就说“干脆弄一个软件吧。”就产生了一个Follow的概念。这个是第一次超越了博客,没有关系,访问你留足迹才有关系,但是这个Twitter、Follow关系是非常快的,我关注你,你又关注第三个人,如果第三个人发言你一转发,我就可以看到第三个人的发言。这样到了五六度关联之后天下人都连接起来了。这就进入了Web2.0的快车道。
现在美国做大的就这两家。这基本是互联网的第四个阶段。从早期浏览器产生图文界面,浏览行为。早期互联网人知道点击、分享。到浏览雅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