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 — 高考扩招时代由“拼学生”变为“拼大学”
高考扩招时代由“拼学生”变为“拼大学”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11/6/16 10:53:39  阅读[682]

  据教育部在高考前公布的数据称,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933万,是自2008年以来第三年出现报名人数的较大幅度下降。与高考生源人数发展趋势相反,高考录取率近几年则持续走高。高考人数的下降,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带来的适龄人口下降。二是"读书无用论"直接导致放弃报名、放弃考试、放弃入学的"三放弃"现象的增加。

  其中,1999年高校扩招引发的"生源危机"、"学历贬值"、"学校债台高筑"、"教育质量下滑"等蝴蝶效应,无疑成为罪魁祸首,也将最终使越来越多的高校难以存活于市场。

  以往,高校僧多粥少,自然是物以稀为贵。现今大学、高职院遍地都是,具备大学学历者众,学历已不再是就业的灵丹妙药和金钥匙。学子们深深意识到,起早贪黑、寒窗苦读十几载付出的努力与回报已不成正比。教育模式的严重滞后,与体制是息息相关的。学校不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是按照大一统思维来培养学生,教授模式依旧是本本主义为主,停留于书本理论,没有实践训练。泯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

  因此,高考渐渐地进入后扩招时代。美国着名教育家马丁·特罗博士曾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精英-大众化-普及"三段式理论,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众化"教育也必将走向"普及"教育。有人在反对取消高考时总振振有词地说:高考是唯一的公平竞争方式。其实不然,把高校请下神坛、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读才是最公平的方式。而在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集中在"加强职业化、抛弃精英化、打破阶段化"三个方面下功夫。

  在这方面的教育改革上,美国经验尤为值得借鉴。美国学生读大学更多是按需读书,没有年龄、学历的要求,如果学生就读期间找到不错的工作,他可以先就业暂停进修,到将来需要增值或者有需要时,或者企业建议、鼓励他回炉进修,他也可以不带条件地回到校园里面。美国大学跟很多国家大学不一样的地方之一就是它采取一些宽进严出的录取制度,它为学生提供一种弹性的学习方式,没有"一考定终生"、没有统一课程、没有年龄限制。

  高考人数的逐年下降,开启推动教育改革的之门。如果再持续不合时宜的教育方式,教育问题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只有让大学回归到平民、回归到市场、回归到学生,才有持续焕发生命力的可能。大学的"多"并不是坏事,"多"而无用才是浪费,既然条件是具备的,何不干脆普惠平民?大学改革要告别"学生竞赛"的套路,走向"大学竞赛"的良性轨道上来,从追求大学数量到追求教学质量,在竞争中拓宽大学的实际效用,满足社会和学生的真实需求。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