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界的香奈儿”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沙宣患有血癌,但他和第四任妻子罗尼拒绝向媒体透露详情,消息说:“沙宣热爱生命,他以很时尚的方式面对这个病,那就是‘必须继续演出’。”半个世纪以来,沙宣的顾客不乏时尚界的超级巨星,其中有“迷你裙之母”美誉的玛丽·官(MaryQuant)就将他形容为“发型界的香奈儿”,“他在根本上改变了每一个人的面貌与生活方式。”玛丽·官如是说。
沙宣的同行、英国最著名的明星发型师尼基·克拉克(NickyClarke)曾向他致敬说,沙宣是最为优秀的发型师,他是行内标杆。
“人们本来在头顶上扎满了卷发筒,老气地打着发髻,是他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美发方式。”尼基·克拉克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沙宣定义了整个六十年代。”
最后悔把“沙宣”商标卖了
身边美女成群的沙宣经历了四次婚姻。1956年,沙宣和自家美发沙龙的接待女郎伊莲娜·伍德结婚,这段婚姻在7年后结束。
1967年,他迎娶加拿大女演员贝弗莉·亚当斯,并与她生育了两子两女。全家移居洛杉矶后,他与贝弗莉合著了一系列有关健康与美容的畅销书。但最终二人仍以离婚告终。
1983年,沙宣与第三任妻子洁内特·哈特福德-戴维斯结婚。据英国《卫报》报道,不久后,他做了一个和这段婚姻一样令人遗憾的决定:将“沙宣”商标出售(后给宝洁公司收购)——沙宣后来称这是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
1992年,沙宣和最后一任妻子、设计师罗尼·霍尔布鲁克喜结连理。
尽管早早出售了“沙宣”商标成为维达·沙宣莫大的遗憾,但据《福布斯》杂志2010年数据,这位国际美发大师这一年名下产业价值高达1.3亿美元,登上了《福布斯》“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亿万富翁榜”。
扬名世界
他“解放了女性,她们从此只需每月上一次发廊”
上世纪50年代的女性们每周要去发廊两三次,通过倒梳头发、使用发胶等手段做出蓬松丰满的发型。而沙宣所剪出的造型不会在一次洗发之后消失于无形。但他说直到60年代中期,自己才完善了“剪发即一切”(cutis-everything)的手法:“我的想法是为头发剪出形状,就像对待布匹一样,剪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我解放了女性,她们不再需要一周上三次发廊,只要每个月来一次就够了。”1993年,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沙宣如此阐述自己的美发理念,“女性正在重返职场,她们需要施展自己的力量,再不能无所事事花大量时间待在发廊里了。”
上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成为世界瞩目的时尚中心,沙宣的美发沙龙也成为这一时尚舞台上的一个坐标。1963年,他设计出“波波头”,继而开设发型屋和拓展美发用品。
并不知足的沙宣也开始为冲击国际市场而努力。据《洛杉矶时报》报道,1967年,沙宣特地从伦敦赶至好莱坞,为波兰斯基经典电影《魔鬼圣婴》(Rosemary' s Baby)女主角米亚·法罗做造型,对这次剪发,沙宣的收费是30美元,他事后计算,包括机票在内的实际成本高达5000美元。
不过他随即收获了名利。电影在1968年一经播出,米亚·法罗“精灵般的发型”随即风靡全世界,沙宣由此声名大噪。1970年,他的美发沙龙在著名富人区比弗利山庄开张,《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名人们“成百成百地赶来,把沙龙围得水泄不通”。
出身寒门
一个犹太少年的奋斗
1928年,沙宣出生于英国伦敦西区一户犹太人家庭里。沙宣年仅5岁时,其父就抛妻弃子,离开了这个家。当时正值一战后不久,英国“日不落”的辉煌已一去不返,社会经济萧条惨淡,许多人难以维持生计。无力抚养两个儿子的母亲一度将沙宣和弟弟送入了犹太人孤儿院。直至再嫁之后,才接回他们一起生活。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