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两成人返乡只为祭祖
“清明节有小长假,除了回老家祭祖,顺便也可以外出旅行一下。”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30名在青岛工作、打工的外乡人,其中20人表示会利用放假期间回家祭祖,而回家的目的仅仅是给先人扫墓的仅有6人。“过去没有这个假期,回家上坟得请假,不准假就得利用周六周日急匆匆地赶,或者干脆不回家了。”老家河南郑州的杨先生说,现在国家规定了清明节小长假,时间上允许了,反而让他们感觉,只是为了回家扫墓有些浪费假期,因此沿路出行旅游成了一个“消耗”剩余时间的方式。“时间不用那么紧张,顺路带着孩子出游也不枉有这个假期。”杨先生说,平时周末经常因为各种事情得不到休息,现在有了小长假,可以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放假出游的理由。
人物:扫墓兼顾省亲旅游
张女士的老家在莱阳,尽管从父辈开始已经来青定居,她自己如今也已经在青岛结婚生子,但多年来始终保持着每年清明节陪父母回老家扫墓祭祖的惯例。“其实,主要是父亲要回家给我的祖父、曾祖父扫墓,另外顺便探望一下在老家的亲戚。”张女士说,老家在农村,至今还有父亲的叔辈兄弟及其子女等亲戚仍在当地生活,因此每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走亲戚”。“我们一早出发,中午前各种祭奠的仪式就会结束,中午就在亲戚家吃饭,下午父亲还会到曾经的老邻居家走走。”张女士说,每次清明节回老家,父亲都会准备一大堆诸如青岛啤酒之类的特产,送给亲戚们。
“这个季节,老家的山上长了许多野菜,扫完墓、走完亲戚,我们还会顺便在当地挖挖野菜,在山里走走,权当山村游。”张女士说,如今家里人已经把回家祭祖当成了郊区游的一个机会,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放松。
现象:旅行社商家傍上清明节
昨天,记者在岛城多家商场的宣传海报上看到,为了迎接清明节小长假,众商家纷纷打出了“优惠”、“促销”、“店庆活动”等广告,吸引市民消费,一家商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全年的几个小长假都是市民消费的旺季,商家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赚钱的机会。此外,因为清明节放假三天,也为旅游提供了时间,为此旅行社也早早地开始了针对小长假的旅游线路的设计,其中以近郊游最热。记者在一家旅行社的广告中不仅突出了“清明专线”的字样,还拿出很大篇幅介绍清明节的由来等小知识,吸引客户的注意,甚至有的旅行社打出了“清明当天,所有人可享节日优惠”的招牌。
声音:清明节搞娱乐不够严肃
“清明就是祭拜祖先、寄托哀思的节日,干嘛要与这么多的商业活动联系在一起,又是购物节,又是出行游的,搞得一点也不严肃。”昨天,记者采访过程中,有的市民提出,过去清明节期间,许多市民主要的活动就是为先人扫墓、祭奠,如今反而成了一个供大家出行、娱乐的节日,难免有些不合时宜。“我觉得拿清明节当成娱乐、旅游的借口不合适。”市民王先生说,现在很多人根本没有清明节祭祀、回家扫墓的习俗了,清明节小长假就是一个旅游的假期。
专家: 清明主旋律不仅是“扫墓”
就一些市民认为利用清明小长假期间出行游玩,是不尊重传统的观点,记者采访了青岛大学社会学专业孟天运教授。孟教授认为,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承接着拜祭祖先、哀思故人和出门踏青、愉悦身心的双重意义。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因为流传太广,难免令后人先入为主或产生错觉,但“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诗句,同样也说明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清明节,人们不仅祭扫亡灵,也借此机会踏青赏春,进行比较盛大的郊游活动。孟天运指出,清明之际,寒冬刚过,春回大地,人们结伴出行,享受自然风光,是非常有益健康的;而按照我国传统风俗,清明要操办传统的仪式,例如给祖先扫墓、添土、上花等,也是很有必要的。
国家对清明假期进行调整,由原来的一天延伸为现在的三天,不光是鼓励市民的出行消费,而且还给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有利于清明双重意义的实现。他认为,以前只放一天假,市民要么祭祖,要么游玩,顾得了一头,顾不了另一头,现在三天的时间,足够大家两头兼顾了。市民们把游玩和哀思对立起来,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节日的设定都会具有特定的功能,很显然清明节的功能就不是单一的。”他建议广大市民,充分利用好清明节的两项功能,祭祖的时候就认真严肃地进行,而其余时间,就合理安排,好好享受春日的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