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上的人
宝琳·凯尔和朱迪丝·克里斯特都是殿堂级的美国女影评人,她们同时崛起于1960年代,都以尖锐、犀利的批判语言,让其时的好莱坞电影公司和导演难堪.这其中,又以二十世纪福克斯和二位渊源最深,甚至改变了她们的职业生涯.
1965年,《音乐之声》轰动全球,成为当时仅次于《乱世佳人》之后全球卖座电影第二名.不过,一直对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嗤之以鼻的宝琳·凯尔,在自己供职的McCall's(《麦考林》杂志)撰文称《音乐之声》为"金钱之声",引来一片哗然.据说迫于二十世纪福克斯强大的压力,《麦考林》杂志不得不开除了宝琳.不过,这反倒让宝琳的写作道路更为宽阔,后来她为《纽约客》撰写影评长达24年,成为影史上极少有的,依靠影评能左右票房的传奇影评人.
另一位朱迪丝·克里斯特更被称为"杀人魔",连好脾气的大导演比利·怀尔德都说朱迪丝的影评,像是波士顿连环杀人魔来做颈部按摩.由于她对史上最奢华赔钱的《埃及艳后》非常不客气,被福克斯列入黑名单,禁止参加提前可以看到电影的媒体场.那一年,朱迪丝获得了纽约女报人俱乐部奖,20世纪福克斯知道消息后,取消了包桌而退出.不过,《埃及艳后》的编剧和导演之一约瑟夫·L.曼凯维茨却不计前嫌,自己出钱把桌钱补上,并由此和朱迪丝成为终身好友.不过,之后约瑟夫的电影,朱迪丝该骂的依旧毫不笔软.
费穆VS上海影评人
小则受大则走
影评人的褒扬针砭,伴随了奇才导演费穆的整个电影生涯. 1930年代初,上海出现了"软性电影论者" 和左翼影评人和两个对立的影评联盟,简称"软硬之争". "软硬"的争锋堪为中国影评史门派对战之盛事.其中,费穆1933年拍摄的处女作,由阮玲玉主演的《城市之夜》,便是这场多年鏖战的经典战役.夏衍、郑伯奇等的《<城市之夜>评》对费穆艺术水准给予很高评价,但对电影的改良主义、反都市色彩等,也给予了深刻批评."软性电影论者"的评论则是引经据典,凸显出"艺术至上"的特色.这些影评对费穆之后的创作影响甚深.
不过,15年后费穆的心血之作《小城之春》,则没有那么好的境遇--费穆的女儿费明仪在贾樟柯的《海上传奇》中曾经揭开过这段往事:当时影评人对《小城之春》的评论"很不好",认为在非常时期,这样一个软性的东西,甚至是"灰色"的电影,"与时代关系疏淡".可是,影评人其实并不了解费穆的内心,而儒雅知礼的费穆也没有出来论战.1949年初,时局趋紧,费穆全家去了香港,可他又孤身一人回到上海和北京,还是遇见很多批驳他电影的人,让他非常丧气,又回到香港,一年多后在看景时心脏病发作去世,年仅45岁.至于30余年后,香港一批影评人又重新发现并大力推介早已尘封的《小城之春》,之后其被推为中国电影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那已是后话.
乌维·鲍尔VS全球影评人"愤怒的小宝"
德国导演乌维·鲍尔(简称乌宝),享有"地球最烂导演"之"美誉",当然这个诨号是对他恨之入骨的影评人给他取的.他曾经获得过金酸梅奖的"最差成就奖",借以"表彰"他在电子游戏改编界差得没有底线的"辉煌"成就.乌宝专门拍由电脑游戏改编的电影,其中包括连拍三部的《吸血莱恩》,SEGA公司经典恐怖游戏《死亡之屋》的第一部,连拍两部的《地牢围攻》等等.暴雪公司曾坚决拒绝将《魔兽世界》的版权卖给他.当然,影评人对乌宝的恶评,那可是轮番上阵,各种烂番茄可以扔出一条河.
2006年6月,有过十年业余拳击手生涯的乌宝,向全球痛骂他的影评人发出"战书",邀请影评人们三个月后与他打拳决斗.当年10月,从15名全球报名的影评人中遴选出四名佼佼者,在加拿大温哥华迎战乌宝.四人中包括三名网站影评人和一名电台记者.主演《吸血莱恩》的女星克里斯塔娜·洛肯也前往温哥华为乌宝加油.很显然,没有"千锤百炼"过的四名影评人,全部输在乌宝的老拳之下.不过乌宝还是赞扬了几个应战者的勇气,"每一个上场的影评人都很有骨气,没一个假摔."这场比赛后来被称为"愤怒的小宝"(Raging Boll,因Boll和《愤怒的公牛的Bull只差一个字母).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VS阿蒙德·怀特颁奖礼上的嘴仗
2010年12月,奥斯卡颁奖的前哨颁奖季正如火如荼.12月13日,纽约影评人奖颁出.在这场颁奖礼上,上演了一场拥有"全美最让人痛恨的影评人"称号的阿蒙德·怀特,与《黑天鹅》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嘴仗.
那一年,怀特是纽约影评人协会主席,同时也是颁奖典礼的司仪.在此之前,怀特曾在《纽约新闻周刊》上把大热的《黑天鹅》批得体无完肤.当晚,《黑天鹅》获得最佳摄影奖,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在台上趁机反击:"我以为我是来给怀特颁发同情心奖呢……那样的话,我们就更有理由不看《纽约新闻周刊》了."现场嘘声四起,于是阿罗诺夫斯基又说:"我错了,我道歉,但是,当你花费那么多年时间完成某件作品后,看着它被人批得一无是处,实在很难接受.这个机会是我唯一的反击的机会!"
怀特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攻击,他尖酸地说:"没问题,这说明阿罗诺夫斯基读到了我写的东西,我正需要这样的结果."现场火药味顿时升级,之后,凭借《孩子们都很好》获得影后的安妮特·贝宁出来打圆场都无济于事.不过,在第二天这个花边新闻出街之后,对两人的评论都趋向于负面,又说怀特得理不饶人,有说阿罗诺夫斯基何必和一个影评人那么较真,两败俱伤.
杰夫·多德VS约翰·安德森为电影而冲动挥拳
2009年1月20日,着名的独立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纪录片《肮脏电影》,《综艺》杂志影评人约翰·安德森,在与电影制片方的杰夫·多德Jeff Dowd讨论电影时,因为发生争论,两人起了冲突,成为这个严肃的独立电影节上罕见的花絮新闻.
后来调查到的状况是,他们因为这部电影的内容而引发纷争,多德一直想将这部电影的意念强加给安德森,并不希望安德森能有负面的评论,还指责作为影评人的安德森不关心世界的状态,因为安德森很不喜欢这部电影.但是后来在早餐餐厅,两人又发生口角,于是安德森挥拳打向多德,还打破了大个子多德的嘴唇.
其实这两个人已经认识超过25年了,两个人都对电影非常执着,非常较真.多德后来说,他其实当时是试图想吸引安德森的注意,和他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批评这部电影,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