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为社会关注.《意见》要求,要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区域内学生流动、人口出生和学龄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并充分利用已有办学资源,首先解决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措施,对县镇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造.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对教育资源较好学校的大班额问题,积极探索通过学区制、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对于大班额现象严重的学校,要限制其招生人数.
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要聚焦薄弱学校.从困难地方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主要面向农村,立足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得将教育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要坚持勤俭办学,满足基本需要.按照勤俭办教育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杜绝超标准建设;要加强省级统筹,分步逐校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中央、省级财政投入资金,根据省域内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任务和完成时限等因素合理分配;地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以校为单位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根据《意见》,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重点任务是改善学校生活设施以及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达到小学生均图书不低于15册,初中生均图书不低于25册.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和条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按时足额拨付,不得截留挪用.
《意见》提出,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高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比例.面向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提高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省级教师培训要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倾斜.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要落实对在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政策.要积极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