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娱乐:你似乎一直在关注青少年成长的题材,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黑帮暴徒》就是一个讲述青少年犯罪的故事.那么你在编导《安德的游戏》时,除了忠实于小说之外,有没有加入你自己的讨论命题?
加文-胡德:其实我不想带有任何说教的意味,我把电影看成一种观众可以享受并自由选择理解方式的媒介.不过你说到我一直对青少年成长这一主题很有兴趣这点非常正确,我关心他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如何选择自己的成长方式,像《黑帮暴徒》和《安德的游戏》都是在讲年轻人在非常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不断奋斗来寻找自己的未来之路.我最喜欢安德的一点正是他的改变.他一开始是希望让身边的大人们都满意,就像大部分孩子一样,他们希望被大人喜欢和宠爱,会想极力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好孩子.但经过一些事件后,他逐渐领悟到他需要自己做决定,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不能再依赖任何人,不能在犯错的时候责怪任何人.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我认为这是每一个人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所有人的小时候周围都会有大人,父母、亲戚或者老师,我们想讨好他们,取得他们的认可,努力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但总有一天我们需要决定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一个成年人,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没错,从这个层面来说,《安德的游戏》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凤凰娱乐:我感觉你和《第九区》的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仅都是在南非成名来到好莱坞,而且作品中都有很多政治表达,你怎么评价老乡尼尔?又如何看待《安德的游戏》中的政治表达?
加文-胡德:我认为尼尔和我都是在一个非常充满政治意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南非种族隔离问题的末期.1980年那会儿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当时我非常积极参加学生示威游行活动,也承受了超出那个年纪应该承担的压力.所以我觉得这让我们非常能理解那种弱势群体期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换取语言自由、政治自由和人权的心理.
《安德的游戏》中的政治表达其实很微妙."在别人进攻之前先出击"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举措.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这样,但很多时候我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太过草率了,因为战争的后果永远是惨痛的,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人们总看不到.战争应该是最后一个选择,永远排在外交和谈判之后.影片中的希伦-格拉夫上校就是只能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安德最初想讨好他,做一些让上校满意的事,但后来他就意识到不能像格拉夫上校一样片面地对待他们的问题.
我们现在看到了伊拉克战争的后果,或许这本不是美国应该打的仗.我是经历过很多战争的人,自己也参过军,在战争中失去过挚友,我知道那个无数次涌上心头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战?"至今还在影响我,我总会想起那些入伍前的年轻人和送别他们的家人和朋友.
我不否认有些仗是需要打的,我对战争不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但我认为我们必须谨慎再谨慎地做决定.在《安德的游戏》中,我希望我表达出了两重含义:一方面我希望我的观众觉得这是个有趣的故事,能很享受观影的过程,包括炫丽的战争场面、特效还有紧张的剧情;另一方面,我希望我的影片可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思考相关话题,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比如他们什么时候该听大人的话,什么时候该自己做决定,自己的国家该不该向别国宣战等.我试图在娱乐性和有深度的启蒙之间做到平衡,不知道这听上去合不合乎情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