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时,舞蹈是我认定的一辈子要跳下去的职业,爱到某种程度,也是事业.
90年代,我还是北京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也常常出去拍点戏.《甘十九妹》、《红十字方队》都是那时候的作品.那时没有明星观念,演的戏好不好看演员并不知情,不像现在网络这么发达.
有一次我们团里人给我打电话,说"颜丙燕儿,快回来,到处是你的信".我说是谁寄信给我呢,结果到北京一看,都是成麻袋装的信.
我才想起来在电视台做过一个采访透露过自己是舞蹈演员和单位.
他们大多是喜欢尉迟兰心和肖红这两个角色,跟我讨论电视剧情,又认真又投入.甚至还有介绍对象的.很意外,原来你演一个电视剧会有这么多人去关注,会有这么多的想法,而且都是你没有想到过的.
那时也是我对演员这个职业开始有所认知吧.
我从团里出来正式做演员后,我妈妈就生病了.七八年当中没怎么拍戏,医生说我妈随时要走,我不敢走远.接不了主演的戏,只挑在北京的戏偶尔客串.又装作很忙,只有忙才有钱住院治疗.
妈妈走后,我断绝外界一切接触,瘦到80斤,烟抽得很厉害.朋友看不下去,拉我见导演.当时庄羽新导演想找我演《爱情的牙齿》,基本没考虑我就推了,我说我一脸皱纹,演不了,他挺吃惊的,这女演员怎么这样啊,也不听我说就拒绝了.
直到拿回那个剧本,我是当小说看的,忽然发现也很好看,而且下意识在看的过程中脑子里就在想哪场戏该怎么演.那个气一下把我吸进去.可以说是这个剧本把我从人生最低谷的混沌中拉了出来.突然看到一扇窗是开着的.
一直有人问我,包括我的助理说,如果妈妈没病,那几年一直拍戏,肯定比现在更有名,更好.不是这样的.---《影视圈》
我妈病的几年,我真的很难过,我如今40岁,那几年是我人生最低的点,我所有的工作生活都停滞了.但是七八年过去后再去做任何事情,你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去看每个角色也有不同感受.虽然我过早的经历了人生的生离死别,但也恰恰是那几年的经历与感受,让我在工作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心里感悟和依据,经历过和听说过是两回事.
就像我说的生活中的成长,和角色的成长是相互的.
这一两年,我特别幸运.演了《万箭穿心》.
当初接这个戏也以为会与以往的片子一样湮没,但有幸遇到此片的宣传策划董文洁.她说喜欢这个片子,要做宣传.几乎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说你要冷静.做这个电影才四百万,电影的宣传花几百万是基本看不到效果,等于打水漂.
《万箭穿心》最终能够被这么多人看到,跟她在最初阶段做的努力有关.尤其是开始有人会去想各种办法推广文艺片.这在以往连拉投资都很难的状况下,很难得.也开始让我们看到一点希望,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去做好的东西,逐渐有人愿意帮忙推广.
如果说将来10年后文艺片市场,或者说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我也无法说太多究竟,更没办法预测.但是我心里会一直记得,什么才是我做演员最核心的东西.
这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下午,遇到的那位女演员的时刻.
那时我刚开始演戏,去给一个导演送资料,戏还没完我就坐在旁边等.我看到她特别投入的坐着,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动作,只是听着别人说话,接着她的眼里涌起泪光,泛在眼底,闪啊闪,我看到心都碎了,那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我自己想要什么.
有些东西可能没有任何夸张性的东西,那么安静的已经让人泪下,这个东西就是内心,让我迈进这个职业的本质.我也一直没机会与奚美娟老师合作,未曾告诉过她.--《影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