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21世纪,中国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大潮中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留学生输出国,因此,中国学生在国外与当地学生的隔阂,以及这种隔阂对他们在留学 (微博) 期间的学习、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近来网上流行的一个词汇叫“中国幽灵”,特指那些来自中国或者东亚的留学生,他们虽然和其他学生一起住在学生公寓,但是总呆在自己的房间,从不社交(除了他们自己的聚会),甚至不向舍友们介绍自己。
对“小圈子”现象,中国留学生内部也会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留学生内部的“小圈子”已经在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辩论中成为了国际学生是否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标记,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小圈子”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小圈子”既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内部成员可以帮助彼此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困难和挑战),也有消极影响(例如不利于内部成员提高外语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国学生对“小圈子”依赖程度有多深?
就校园里的社会生活而言,80%的调查对象称他们的朋友多为与其拥有类似背景的大陆学生;只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称自己结交当地的学生;同样只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结交来自不同背景的华人留学生,比如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学生以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人学生;相比之下,有38%的受访者结交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
同主流媒体断言中国留学生不结交本地学生相左,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在努力挣脱由“小圈子”带来的束缚并且获得了一些成功,在校园里与来自不同群体的学生们建立并发展起多个社交圈子。当然,要在多个社交圈子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中国留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校园外的社会生活方面,64%的受访者称他们在当地的社区有朋友,或者与社区里的居民有接触,其中也包括各种华人社区。有36%的调查对象指出其交友对象是来自大陆、与他们有相同背景的中国移民,26%的调查对象交有来自其他种族的朋友(白人或其他种族)。只有18%的调查对象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当地华人交朋友,比如已经在诺丁汉定居的广东人。
以上的发现证实了中国留学生对当地华人社区的影响:对华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例如中国餐馆、外卖店以及旅游服务);为当地华人社区和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例如各种春节庆祝活动)。最后,只有40%的调查对象有工作经历或有当志愿者的经历,而工作机会和与当地人交流被调查对象列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两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