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笔者的观察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大现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中了几招:
一家长和老师一方面认为语文很重要,但是却不像重视英语和数学一样重视语文的学习。总而言之,缺少对语文学习的尊重。
这一方面是因为语文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需要心静,要思考,要感悟,要审美,要构思。不是一蹴而就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环境决定的,现在的大环境是不太重视语文,但如果你不尊重语文,就没法解决以后学习语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环境说变就变,但是你自己内心拥有的,是很难改变的。
二很多培训结构的语文培优课,甚至一些学校的正式语文课教学,过于强调课堂的趣味性、游戏性,强调教学手段和技巧。将一堂语文课整出许多花里胡哨的游戏形式,甚至包装成教学特色。
不错,孩子的天性是玩,但光玩是玩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优秀的教育,正是可以将孩子从游戏心理引渡到情趣心理,从兴趣引渡到专注,从好玩引渡到自信,这本来就是教育的责任,可惜很多教育过程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这个责任被忽略了。
披着“快乐学习”的外衣,办学校,搞培优,到处招摇撞骗,“快乐学习”的核心就是“快乐敛财”。。
三要学生背诵“好词好句”,甚至背诵“万能文章”,用来应付考试。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写作本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先不论写得好坏,但凡会说话的孩子就该会写文章。结果强用“套子”文章训练学生,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还以应试教育为借口推卸本该老师承担的责任。
把孩子诱入刻板的机械应试教育轨道中,靠抄、编、套去做瞎猫碰死老鼠的游戏,把考试演绎成了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还要莫名其妙地把责任推卸在考试上。
四不尊重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孩子还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形象思维非常活跃的时候,强灌一些写作技巧,不从根本上去由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列子去引导孩子思考,去感悟,去表达真实的情感,却要求孩子讲究结构、立意、修辞。结果导致孩子提笔写作文就思维混乱、不知所言、语言枯燥、病句连篇。
五一味追求文章的文辞华丽、思想深刻。以成人的文章审美来要求孩子,忽略了孩子真实情感,真实思想的表达。
孩子的习作,能够真实而独特地反映出童年生活的本质,反映出童真,童趣,童心,反映出这个年龄段特有的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就可以说是深刻的。
相反,那些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娇柔做作的立意,并不是深刻,而是无法深入生活、只能牵强附会的肤浅。
对于孩子的作文,优秀的语言是富有童真、童趣的,是具有强烈个性的,带着自然、纯真、幼稚与真诚的,具有一种动人的童年的况味。绝不是人为拔高、故作深刻、堆砌辞藻的做作的美。
这些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自然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得到改变,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