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文在中国政府网正式对外发布,中国足球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中国足球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方案》强调,中国足球应以“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着眼长远与夯实基础相结合、创新重建与问题治理相结合、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展足球运动与推动全民健身相结合”为基本原则,把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三步走”战略,并制定了三大主要目标:
近期目标:改善足球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理顺足球管理体制,制定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中国特色足球管理模式,形成足球事业与足球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中期目标: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亚洲一流,国家男足跻身亚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强队行列。
远期目标:中国足球实现全面发展,足球成为群众普遍参与的体育运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足球文化;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积极申办国际足联男足世界杯;国家男足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进入世界强队行列。
“三步走”目标在《方案》之中出现,既有远大清晰的目标指向,也有具体的实现途径,既符合足球发展的必然规律,也充分考虑到中国足球的现状。只有在“近期”理顺了中国足球的管理问题、规划问题、模式问题、格局问题,才能够在“中期”增加青少年足球人口的比率,保持职业联赛的竞技水准,才能期待足球在国家队层面上的成绩进步,才能为远期的申办世界杯铺路。
足球是最受广大群众关注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中国足球水平长期落后,人民群众强烈不满,也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
其实回顾中国足球的发展历史,上世纪70、80年代曾在亚洲赛场取得过不俗战绩。例如1976年,中国队首次参加亚洲杯便获得季军,1978年再获亚运会季军。然而在1989年世界杯预选赛上,中国队遭遇两个“黑色三分钟”,不敌阿联酋和卡塔尔再度无缘世界杯,至此,中国队进入到长达10年的低谷期。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探索发展职业足球,改革一度带来活力,但由于对足球的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严重,组织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匮乏,监管缺失,导致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薄弱,行业风气和竞赛秩序混乱。2009年以来,通过以打击假赌黑为重点的治理整顿、发展校园足球等举措,足球事业趋势向好。但相对于世界和亚洲足球,中国足球仍全方位落后。
还记得,当国际足联明确足球发源地是中国的那时刻起,国人就开始期盼中央什么时候能把足球当回事,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足球依然没有直起腰走路,“从娃娃抓起”几代人喊了不知多少次,人们喊破了嘴,喊累了也喊乏了,但都是以石沉大海连一丁点响声都没有而告终,于是有人开始抱怨“中国就不该有足球运动,中国人就不该踢足球”,等等。
人们开始认为如果不来一次剔骨抽筋脱胎换骨的改革,中国足球真的就完了,足球鼻祖的中国将绝迹足球真是一个大讽刺。当下中国经济一骑绝尘,大国形象一次次被世人瞩目的时候,唯有中国足球,有口难开有话说不出。
从这份《方案》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次改革是国足的体制改革,彻底打破长期以来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中国足协也将与体育总局彻底脱钩。这是提高足协专业化、国际化、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更是中国足球提升能力的必然要求。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足球改革绝不会一蹴而就,因为在以奥运会、全运会金牌为主导的体育价值体系内,由于足球在这些大赛中金牌数量少,本身又资金投入大、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才率相对较低,足球已经逐步被“边缘化”,各地体育部门发展足球的积极性大幅降低。大家开始把有限的资金向金牌项目、个人项目倾斜,足球人才培养投入逐年减少。特别是1994年职业化改革后,足球人才培养完全交给了并不完善的市场,体育管理部门的宏观协调、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缺失,导致中国足球全方位下滑。由于人才培养没有跟上,中国足球逐渐到了几乎无人踢球的窘境。
2009年,中国注册的职业足球人口只有6972人!十三亿人的大国居然注册球员可以小到忽略不计,实在羞得难以启齿,今天中国足球改革被定义为“国家战略”并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足球要实现亚洲“最强”之一,跻身世界,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当下则必须让“从娃娃抓起”“校园足球”成为现实,只有这样,“春风”过后才能枝繁叶茂!
【特约编辑:yun】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