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神技1 优先关注“阿拉伯”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请看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这是2014年全国1卷的历史部分选择题。在历史学科的12道选择题中,直接呈现出“阿拉伯”数字考年代就有6道,31题一上来就是“一五”计划期间,事实上也是一道变相的考历史年代背景的试题。所以大家学会用历史年代解题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试看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我们优先关注“阿拉伯”九十年代本题变成了
1853年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这时我们就会首先排除A、B两项,答题的正确率一下就提高了50%。因为1853年离开鸦片战争结束已经10年以上了,任何时候任何政府都会保护本国经济。这两项不管材料呈现出什么问题都不会是答案。
再来看C项,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印度是比较的结果,那么材料一定要全面介绍当时印度经济发展水平,全面介绍当时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水平。这是任何一则短的选择题材料都不成呈现的。所以C项也可以排除。那么答案一定是D项。D项是一个经过历史分析以后的结论。这个结论来源于考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情况的分析,就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特征:外来经济冲击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缓慢解体,但是自然经济依旧是社会的主体,中国社会体现出的半殖民地社会的特征。
这道题的正答率在70%上下,为什么这么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还有同学丢分呢?因为许多同学是认真读题的,在读了材料的过程中收到了试题材料信息的干扰。看到了中国和印度人均消费的具体数字。从材料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选择C项的同学就是这样被干扰项干扰丢分的。
再看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这道试题的正答率只有34%,有多一半的同学没有拿到分数。我们先按照优先关注“阿拉伯”的方式化简这道题:
20世纪20年代,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如果选择A项,这就不是一道历史题,没有任何意义。选项B和D都描述的是一种社会想象,而不是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所以这道题只能选C项。因为流通税重,才会在上海本地看国产片,在京津看进口片。
所以做选择题其实第一步是迅速提取有效信息,把握出题人的意图,找到答案。然后再认真读材料,检验自己猜想的答案是否符合命题人的愿意。注意不是先认真读材料,得到材料中的全面信息,再做题。
那么大家再看
1928年苏联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这道题这样看是不是很容易选出答案D。事实上这道题的正答率才刚刚40%。
再看
21世纪初欧洲,欧元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抓住时间21世纪的欧洲答案A 就呼之欲出了。B选项是绝对化的表述永远不成立,21世纪世纪经济的领导地位现在还在美国,D选项就被排除。C选项超出了欧洲范围。我们再去读材料,就一定确定正确答案是A 无疑。这道试题只有60%的正答率。
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记着做好历史选择优先关注“阿拉伯”。明天我们接着讲“秒杀”历史选择神技之“穿衣戴帽”是重点,欢迎大家关注。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