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安排时间
高考是一定时间内的考试。有些试题,学生能够在其他时间花大量时间来解决,但是高考中不行。在这里,时间不是金钱,而是分数。
1.如何有效的安排解题时间?
针对不同的科目会有所不同,但整体来说都可以遵循一个规则:“先易后难”。
高考试题难度一般先易后难,比较符合心理学原理。刚进考场时,绝大部分考生会感到情绪比较紧张,主要因为其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还未完全适应考场的紧张氛围,没有达到思维的最佳状态。解答了几道比较容易的试题后,考生心情渐趋稳定,智力活动恢复常态,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解题速度明显加快。
而且,容易题做对越多,拿到的分数就越高,底气越足,自信心会增强。但高考是选拨性考试,肯定有中档题。遭遇难题时,若“屡试不对”,就干脆跳过去,千万不要纠缠不休。试想,一道15分的题目,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解答出来,即使正确,却已付出了全场考试1/4的时间而只得到了总分1 /10的回报,实在是得不偿失。再说,这时候说不定考生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方寸大乱了,能否正确解题还有疑问。
所以应该跳过这道题,直接向下进行,后面的压轴题则是需要更多时间的。 压轴题多是若干个知识点串联的试题,其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然而,一些题目的前两问还是较为简单的,不少的学生稍稍费些时间还是可以做出来的。如果分配时间合理,甚至可以冲击后面较难的问题。
通卷了一遍之后,再回来解决之前遗留的“拦路虎”。
2.如何挑选较弱的“拦路虎”?
考试中的一分一秒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挑选出较弱的“拦路虎”吃下,也是一门学问。这个时候,就要选择那些常见类型的以及第一次阅卷时有些眉目的来攻克。尽量避免选择那些生僻的题型,甚至觉得实在做不出来,要及时放弃,避免做无用功,更耽误宝贵时间。
二、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是从平时练习中总结积累而来的,临时抱佛脚很难有效。值得强调是:一定要认真审题。
想要从题目中找出有用的东西,一定要认真细致,甚至咬文嚼字。因为一个字或许决定了不同的情形,比如“不少于”、“即将”之类的词,一定要着重推敲,挖出潜在的信息。当然,更要努力做到排除干扰,题目中的有些条件是故意拿出来迷惑答题者的,这个时候更要要求学生细心。
三、调控情绪
考试心理,直接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遇到容易的题,学生可能会略显毛躁,还会出现粗心大意的老毛病。遇到难题,几经周折,却未能得出答案,于是心里惶惶,甚至头脑空白,直接影响后面的发挥和时间的利用。要想避免情绪的控制,就要在平时的考试中要注意自己情绪的波动,并作出反应适当调整。这样在高考时才不至于慌张,被情绪控制。
总之,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去攻克难题,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