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驻守祖国西部边境线、素有“西陲第一哨”之称的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那边防连,到海拔3000米以上、含氧量为64%的吐尔尕特边防哨所;从新疆阿克苏地区辗转途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并最终于8月24日抵达和田地区。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首都艺术家代表团百余位艺术家用“脚步”丈量了这些地方。
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共话京疆情 同筑中国梦”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疆文化交流慰问活动,今年是第四次。在此期间,他们一路深入社区、农村、学校及边防哨所,单日车程数百公里。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武警官兵、边防区居民和少数民族群众送去15场文艺演出和19场书画笔会。与此同时,由10位来自5个文艺门类专家组成的首都文艺志愿者,为新疆和田地区的文艺爱好者开展了专项培训。
西陲哨所通了路才看上了演出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乌恰县吉根乡,是祖国“最后迎来太阳、最晚送走阳光”的乡镇,这里的吉根乡边防派出所,也素有“西陲第一所”的美誉。8月21日清晨8时,吉根乡派出所的边防官兵们早早起了床,迎接从北京前来的首都艺术家代表团。
上午10时,演出正式开始,观众席的前两排,是来自吉根乡派出所、斯姆哈那边防连以及吉根乡辖区内的边防官兵们。歌手曾晓燕一身海军的白衣裙装,英姿飒爽间不失清婉,头一首《兵哥哥》就唱得战士们喝彩连连。胖乎乎的魔术师张金旭,一双巧手将垂着丝线的木棍玩得变化万千,头排的年轻士兵们也愣是没看出其中的机关。还有川剧的二人变脸秀、身段妖娆的古典舞《踏歌》……这些堪比电视晚会标准的现场演出,把向来安静的大院变成了室外舞台,连邻近的乡民都被声音吸引了过来。
乌恰县公安边防大队政委宋飞的心情有些激动,这么多年来他是第一次在吉根乡迎接如此大型的演出,“吉根乡派出所其实通水通电的时间并不算久,就连通往这里的高速公路都是去年才修好的。过去要想从乌恰县城到这里,开车至少要走八九个小时,如今两三个小时就能到,这才能有机会看到首都艺术家的演出。”
柯尔克孜族人看演出不忘带琴
31岁的古扎丽是住在巴音库鲁提乡边境检查站附近的牧民,特意带着两个女儿从不远处的家里赶到检查站。巴音库鲁提乡的大多数村民都是柯尔克孜族,读到小学学历的她能够听得懂汉语,所以看到电视里见过的演出活生生地就在眼前,显得尤为兴奋,演出散场时也迟迟不肯离开。
这场演出里,像她一样“凑热闹”的群众可不少,其中不少老人还都特意穿上了民族服装,头上戴着高高的白帽子。名叫穆苏的老人则抱着一把柯尔克孜族传统乐器“库木孜”来看演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歌唱家吴永飞原本擅长弹钢琴,却循着老人的琴声走到座位中间,要来“库木孜”学了起来。
文艺名家“支教”手把手辅导
24日,和田地区皮山农场11连的资料阅览室,小小的房间里端坐着三四十个“学徒”。来自北京的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哈亦琦还是头一次面对“双语教学”,他拿起手中的风筝样子仔细描述着制作步骤,一旁的维吾尔语翻译海日古丽则一句句地翻译给现场的维吾尔族同胞。
这是哈亦琦面向当地民众进行风筝培训的第四天。从今年开始,北京市文联定向为和田地区文艺爱好者举办文艺培训活动,像哈亦琦这样专门请来的专家老师共有10位,涵盖摄影、音乐、舞蹈、民间文艺等在内的5个艺术门类。
“这是市文联开展的‘结对子,种文化’文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本次文化援疆的系列活动之一。”北京市文联文艺指导和维权部主任、此次文艺志愿者培训的主要负责人白洪远说。
哈亦琦透露,他意外地发现当地群众有着极好天赋,四天的培训就已有学员成功制作出了像模像样的风筝,“少数民族同胞对色彩很敏感,我也在考虑后期再跟他们多讲讲风筝的文化以及市场价值,如果能在未来让他们实现手工致富,或者出现‘沙漠风筝’这样的全新花样,也未尝不可。”
在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启刚看来,北京文联已经连续四年把演出和书画笔会带到新疆,但开展文艺志愿者“文化支教”培训活动今年还是第一次,主要覆盖的是和田地区文艺院团的文艺骨干,未来还将继续扩大规模,让文化支教覆盖到更广范围的普通群众中去。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