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3000多名华侨青年用生命和血汗,打通了一条“抗战输血线,现年88岁的蒋印生就是其中之一。今(3)日上午,他将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
不当亡国奴 13岁瞒着父母回国抗战
目前,蒋印生定居永川,已有88岁高龄的他身体硬朗,行动灵活,说起话来声音十分洪亮。
1927年,蒋印生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父亲经商,家庭条件还算优裕。
“有一次,我跟父亲外出。过海关时,工作人员一脸不屑,看完护照盖完章后,随手就扔到地上。”蒋印生回忆,父亲捡起护照后告诉自己,祖国不富强,海外华侨再有钱也没地位。从那时起,爱国的种子在年幼的蒋印生心中发芽。
抗战爆发后,中国笼罩在硝烟中,江山沦陷,滇缅公路成为战时西南大后方的“生命线”,急需大批技术娴熟的司机与机修人员。
那时,13岁的蒋印生已经学会了驾驶。“我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加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下,蒋印生决定,回国参加抗战争。
“为了祖国,不当亡国之奴!”怀着满腔热血,他和4名同学成为第九批南侨机工。
战火纷飞中运送物资 打通“抗战输血线”
“霪锁孤城天未开,夜风轻松月光来。雄关一怒山岚走,曲舞银蛇下地埃。”这首诗正是对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写照。
虽会开车,但要在滇缅公路险象环生的路况下运输,还需进行专门培训。在昆明潘家湾汽车训练学校,受训1个月后,蒋印生被编入西南运输处华侨先锋队任驾驶员,驾驶3吨大货车。
“我们是搞后勤运输,日军专门我们炸后方,牺牲了很多人。为了躲避日军轰炸,都是晚上行动。”蒋印生说,即便是晚上行动,大家也不敢开灯,怕被日军发现,引来轰炸。“两个人牵一条4米长、1米宽的白布,车辆跟着白布行进。路很窄,一不小心就会翻到山下。”
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3000多名华侨青年冒着纷飞战火,夜以继日抢运军需辎重及兵员,用生命和血汗打通了一条“抗战输血线”。
直至1942年,滇缅公路运输被切断,蒋印生等南侨机工通过滇缅公路,为抗日前线运输的军需品和其他物资共计45.2万吨。平均每日,军事物资输入量保持在300吨以上。但这些年轻人中,有近半数人失踪或殒命,永远倒在了滇缅公路上。
参加阅兵式 这是一生最高的荣誉
目前,健在的南侨机工有12位,其中5位在国外,7位在国内。在重庆,蒋印生是唯一健在的南侨机工。
国家没有忘了这群卫国者,国务办侨办不仅每年拨出专项资金,为他们发放生活补助,过年过节,相关领导也会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一周前,蒋印生接到市侨办通知,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当时激动得不得了,对我来说,这是一生最高的荣誉。”蒋印生说。出发去北京前,他铿锵有力地说:“我已经准备好,代表南侨机工接受国家检阅。”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