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教师“十大美语、十条禁语”征集活动遴选结果,“你不学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人!”“就你事多,快点,我很忙!”“你父母是干啥的?”“不想听的可以睡觉!”等被列为十大禁语。湖北教育厅表示,以后将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9月2日 《楚天都市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孩子来说,一句温馨的鼓励,可能会带来一生的温暖,而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批评,带来的可能是长久的萎靡不振、一辈子的心灵创伤。无疑,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教师“十大美语、十条禁语”,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有助于净化成长环境,帮孩子塑造阳光心态、健康人格。应该说,教育部门的这些点滴努力,值得鼓励。
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教师为何频频对学生向恶语相向?部分教师师德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教师将工作的不顺、生活的烦恼,转嫁给学生,对学生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但这肯定不是校园恶语频发的主因。原因无它,教师的师德缺失,只能催生个别教师的不合理举动,归根到底只是个案。而大行其道的教师语言暴力,显然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能用个例解释。
事实上,教师语言暴力的罪魁祸首,恐怕还是应试教育。在“成绩决定一切”的应试教育语境中,教师的评优秀、定职称、升迁、绩效,都以班级成绩为依据。一旦学生达不到预期,老师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必然部分老师会恼羞成怒,甚至恶语相向。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些品学兼优的教师,也情急之下用“你怎么越来越差了”“不想听的可以睡觉”招呼学生了---其实都是应试教育重压之下的不堪重负。
同样道理,各种教育评比、升学排名的压力不减,教师们即使把“错了别怕,咱们再来一次”“宁可让你现在怨我一阵子,也不愿你今后恨我一辈子”等“美语”当成口头禅,恐怕听起来也毫无“美”意。在孩子心中,也只起到恶语的刺激作用。由此不难看出,只要应试教育不改,即使广大教师真的做到只讲“美语”、不说“禁语”,也只是镜中花、形式美,起不到帮孩子塑造健康人格、阳光心态的疗效。
由此可见,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只是肃清校园言语暴力的一小步,而要想创造和谐、健康、文明的教育环境,还是要抓住应试教育这个肯綮,只有改掉不合时宜的应试教育模式,“十大美语”才能美由心生,点亮整个校园。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