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自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决定,用4年时间从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选派1026名驻村干部组成342个工作组,开展联系群众结对帮扶500个困难村工作。
两年来,帮扶单位、区县、乡镇、村和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强村富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维护农村安定稳定等六项任务,真心关怀、真情帮扶、真抓实干,用真诚的为民情怀和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广大驻村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与群众攀亲交友,既增长见识,又了解农村实际状况和农民生活现状,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实践中锤炼了党性,切实增强了群众观念,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留下一个好班子 打造一支好队伍
把帮扶工作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催化剂”,通过帮扶给困难村留下一个好班子,打造一支好队伍。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组织困难村1.8万名党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梳理存在问题7845个,解决问题6160个,30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彻底有效整顿。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培训党员干部13.3万人次。帮扶工作以来,261个困难村党组织成为先进党组织。
“一村一策” 强村富民
制定实施“一村一策”经济发展方案,采取引进农业优势品种和先进实用新技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产业项目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提效、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有383个村启动建设项目827个,已经完成建设项目107个。累计引进投资项目148个,招商引资总额达4.2亿元。帮助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34个,形成主导产业的村从2013年的75个增加到220个,2015年上半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9.2万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32.9%。
协调落实农民融资贷款5785万元,转移劳动力3465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保持13%以上的增速,从2013年的13474元提高到2014年的15225元。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各帮扶单位和区县、乡镇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贴息、贷款担保、设立村镇银行、帮扶单位自筹资金、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拓宽帮扶资金来源渠道,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对困难村“六化六有”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集中整治,建立健全便民综合服务、基层医疗服务、商贸流通服务、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等各方面不断加大“输血”力度,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4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44个,帮助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175个、便民超市101个、健身广场210个,硬化道路314.5万平方米,增设修缮照明设施1.7万处,500个困难村全部建成了“清洁村庄”。
用技术来帮扶 以科技谋发展
技术帮扶组充分发挥在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为困难村发展提供全程科技指导和服务。深入困难村调研指导3300多人次,提出发展意见937条,解决技术难题1100个,帮助引进农业优势新品种798项,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816项,开展农业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120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0多人次,引领和带动更多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以科技谋发展、促增收。
创新完善农村基层治理 实现村级组织运转科学化
创新和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建设,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务“六步决策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累计修订完善基层工作制度2742条,进一步规范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实现村级组织运转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行“一村一站一助理”工作法,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帮助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站250个,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943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3万件。
建设“平安村庄” 提升防控水平
深入推进“平安村庄”建设,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1632次,建立健全矛盾发现机制、调处机制、应急处置等各项机制,深入开展入户走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403件,处理信访积案299件,有力维护了村庄安定稳定,370个村达到了“平安村庄”创建标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加快推进村庄安防体系建设,安装电子监控设施831处,组建治安巡逻队159支,有效提升了困难村治安防控水平。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