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来“一亩三分地”蹒跚起步的“外来户”,到建成总投资11亿元、占地856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生态型、数字化、园林式”的现代化校园;从18名教师、400名学生的“小作坊”,到发展成拥有312位自有教师、8000多名在校生的大学城;从最初的5个专业,到现在的26个专业,并建成江苏省唯一的冶金一级学科硕士点……江科大携手张家港,谱出了一曲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精彩新乐章。
形成多层次、多区域、多维 度、多模式的办学新体制——
“试验田”拓出一条 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子
精彩乐章的“序曲”,是江苏省教育厅在2004年的一纸批复:同意江苏科技大学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合作建办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
这在当时被定位为“全省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这片‘试验田’走的是‘政府投资、母体学校办学、民办机制运行、独立管理核算’的新道路。”江科大校长王自力教授说。
这是一个双赢的尝试。作为县级市的张家港,拥有了渴求已久的公办本科院校,地方教育体系更加完整。而江科大则拓展了办学空间,为后续发展开辟了全新资源。
经过校地双方的努力,2005年秋,在从沙洲职业工学院借来的一块地方上,江科大张家港校区正式诞生,并迎来首届400名学生。“教师是请来的,教室是借来的,宿舍是租来的。”江科大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福章教授用这18个字,道出了办学初期的窘境。
巧合的是,江科大从本部抽调到张家港校区的第一批教师也是18个人。“当时常开玩笑,18个‘罗汉’来拓荒。”杨福章笑着说。
十年辛勤耕耘,“试验田”硕果累累。不仅张家港校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2年,江科大南徐学院也迁址张家港,并更名为江科大苏州理工学院,成为全省第三所在本二批次招生的独立学院。同时,由张家港市出资3000万元建设的张家港江科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步运行。
“目前,江科大在张家港办学形成了研究生、本二、本三多层次,学校、地方、企业多区域,教学、科研、服务多维度,理论、实践、创新多模式的新体制,走出了一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子,赢得了教育部门及兄弟院校的认可。”江科大副校长、张家港校区管委会主任、苏州理工学院院长俞孟蕻说。
人才培养兼顾“创新”和“应用”两大任务——
师生携手缔造硬数据彰显办学“硬实力”
在武书连2015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苏理工排在全国第77名,江苏第9名;教师创新能力排在全国第13名,江苏第1名;教学科研效率排在全国第11名,江苏第1名;本科毕业生质量排在全国第20名,江苏第5名。
教师创新能力位居江苏各独立学院首位,与此相应的是,张家港校区、苏理工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首席专家1人,入选张家港市“港城英才计划”人才1人。
比拼创新,老师冲锋在前,学生也不甘人后。截至目前,学生共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奖励达850余项,累计1000余人获奖。其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17项,二等奖60项;江苏省特等奖3项,省一等奖120项。
比拼人才培养质量,数字可以说明一切。张家港校区2012级学生英语四级平均通过率为97%,张家港校区2012级计算机二级VC++语种平均通过率为73%;苏理工2012级学生(本二批次)英语四级平均通过率为93.6%,苏理工2012级学生(本二批次)计算机二级VC++语种平均通过率为52.4%。张家港校区2015年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19.27%,保持了连续7年的增长势头。
师生携手缔造的一个个硬数据,彰显的是张家港校区、苏理工的办学“硬实力”。
“人才培养要兼顾‘创新’和‘应用’两大任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江科大张家港校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州理工学院副院长王明强说,具体包括,以“3+1”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实践性教学环节整体改革;以组建苏理工“综合改革实验班”为切口,提升学院因材施教的能力;以“3+4”分段联合培养项目为契机,初步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推进和中软集团、苏州太谷电力等10多家企业的专业实验室共建,有力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科技创新紧贴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凸显“三位一体”优势当服务地方的“桥头堡”
早在2009年,江科大张家港校区就与海狮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此后,在唐文献教授团队的努力下,国内第一台大型全自动洗涤脱水机——“洗衣龙”在海狮集团诞生。该项目“高效连续洗涤关键技术及装备”成果喜获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传统洗衣机相比,“洗衣龙”可节水75%、节电60%以上,节省人力80%以上。
在2015年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唐文献、张礼华等科研团队与张家港市海狮集团、通达机械合作的2个项目双双登榜,并获得了省2000万元的资助经费。“依托张家港校区、苏理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全力助推张家港市由‘经济高原’向‘人才高原’的转变,为张家港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力争把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江苏科技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桥头堡’。”江科大党委书记王济干教授说。
紧贴张家港地方支柱产业与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形成冶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控制等地方急需的16个技术研发团队。截至目前,学校与张家港市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6家,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11家,并与20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永钢集团、华大离心机等企业还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
产学研合作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助推地方发展的新力量。近3年,学校以第一单位获得地市级以上计划项目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15项。专利申请111件,授权20件;科技服务合同33项,合同款项1600万元;科技类奖项26项,其中省部级奖励4项。尤其值得期待的是,俞孟蕻科研团队的项目成果获得2014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已经通过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初评。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