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大伙称为公交“奇人”的杨晓冰有点忙。年底,我市首条地铁线就要开通了,杨晓冰要抓紧时间更新“笔记”,以后还要记录青岛地铁。记者昨日采访时获悉,杨晓冰从16岁开始就研究青岛公交线路的设置和历史,今年已经是第28个年头,我市约300条公交线路都装在他的脑子里,这些年调查笔记就积攒了一麻袋,不论是公交线路走向、站点设置和变迁、发车时间,还是车辆车型更换以及如何换乘,他都能如数家珍。地铁开通后,与公交如何换乘又成了他的新研究课题。
公交调查笔记攒了一麻袋
这几天下了班,杨晓冰就往地铁3号线沿线车站跑,年底地铁北段就要开通了,他准备弄清地铁站点周边有哪些公交线,以便更新他记录的换乘方案。实际上,这近30年来,每当一条公交线路有了小小的变动,杨晓冰都要忙活一番,有的线路还要亲自去实际考察,详细记下沿途的重要单位、景点和可换乘的车辆。这些年来,他调查300余条公交线路后积累下的笔记足有一麻袋。
昨天上午,记者在青岛公交集团宁夏路车队见到了杨晓冰,下班之余,他为刚刚调整的青岛公交线路调查更新笔记,密密麻麻的小字记满了十几本。每一条公交线路的站点、发展历史、容易混淆的地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更让人惊奇的是,杨晓冰对笔记内容烂熟于心,不假思索就能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出。记者随意说出一条公交线,他都能说出该线路的所有站点、首末班时间、线路开通时间、所用车型、站点变更调整等等内容,在哪个站点上换乘什么车,他都能快速说出,简直就是个“问不倒”。
这个爱好源于自己乘车
“开始研究这个完全是因为个人爱好,当时上下班坐车很不方便,自己没事的时候便萌生了这个念头。”1987年,杨晓冰当时还没进入公交集团工作,住在老四方的他每天来往于台东之间,每天都要跟公交车打交道,但当时能坐的公交车也就是1路。于是,他一有闲暇机会就拿着本子和笔坐公交车转圈,在车上写写画画就是一天,不到三年,他连郊区的每一路公交车都调查遍了。1992年,怀着对公交满满的兴趣和热情,杨晓冰进入公交,从售票员一直干到驾驶员,在26路线上一干就是20年。20年里除了上班,探寻公交线路设置、研究公交历史变革成了他全部的爱好。
一本本笔记见证城市变迁
密密麻麻的一袋本子,每一条公交线路的站点、发展历史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每一次站点的变化、站名的更改、车型更换,他都仔仔细细地记录了下来。“我上班那会青岛市区只有三十多条线,现在全市都有500多条公交线了,线路的调整、站点的迁移实际上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每每说到关于公交的变化,杨晓冰情绪总是特别激动。
杨晓冰说,就以307路为例,它于1996年开通,从最初有人售票到2002年改为无人售票,最早是从霓裳城(今市北区政府的位置)发往市南区医院,如今调整为从浮山后发往市南区医院,霓裳城如今说起来,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而1987年开通的26路线最早是从李村发往北九水,如今是南京路发往火车站,如今的一疗站曾经叫汽水厂站,站点的更改也能体现城市的变迁。
亮点 制作换乘手册火遍岛城
每年夏天是岛城的旅游旺季,杨晓冰所在的26路线是沿海旅游线路,许多外地乘客乘车到旅游景点观光旅游,他的爱好和热情在此得到了充分“发挥”:一遇到乘客问路,杨晓冰眼睛就放光了,不但下车的站点说清楚,就连换乘的车辆,下车后走几个路口,他都给外地乘客交待得清清楚楚。为给广大外地乘客提供出行方便条件,素有公交“活地图”之称的他又主动请缨,将26路线沿线周围主要环境,如大酒店、宾馆、饭店、学校、商店和风景区旅游景点所属共计72个场所名称以及各站共计85条换乘线路编制成一栏表,由志愿者在火车站和26路车上免费向乘客发放,被游客和市民抢光。
杨晓冰说,因为有这个爱好,他的许多同事、朋友当手中有了线路调整的消息后,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他,而随着地铁的开通,杨晓冰说他不仅要当公交通,还要成为地铁通,为乘客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