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昆明晋宁县沙堤村的老李一家早早就来到码头。拉网、祭祀、升帆,准备入湖捕鱼。昨天,滇池正式开湖,西山区、度假区、官渡区、呈贡区和晋宁县5个县区820艘渔船3000渔民扬帆起航,向滇池进发,捕捞银鱼和虾。从昨日至11月19日共31天的时间里,村民每天6点至18点可以划帆船进湖捕鱼。从今天起,市民可以到和平村海鲜市场、王大桥农贸市场等处购买滇池银鱼和虾。
沙堤村村民老李告诉记者,10多天前,在渔船集中停放点,自己和邻居就一同前来检修、保养船只。据了解,做一条船需要2~3天时间,今年修补渔船的数量100多条,修船工人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地赶工期,直至开湖的前一天,才把所有的船只修补好。
村民老王说,办捕捞许可证、船舶登记证,再加上补网、修帆、买新桅杆,这些前期准备大概花了近2000元。但是近几年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村民的积极性比较高,昆明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副处长王勇告诉记者,此前的一周多时间里,渔政处工作人员就入村入户上门办证了,吃住在村里,方便渔民们办理捕捞证。“只有沿湖常住居民才能进湖捕捞,这也是对沿湖居民的奖励与补偿。”王勇说。
传统
百年传承
出湖前要唱平安调
3万头的鞭炮,一年中会在沙堤村炸响两次,分别是春节除夕夜和每年渔船出湖的第一天,村民对开湖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凌晨5点45分,沙堤村码头传来平安调子的歌声。百余位渔民齐齐带着祭祀品登上自家渔船,宰杀一只红冠大公鸡取血,取“鸡”与“吉”的谐音图吉利,还有传统“三生”祭拜,这一切都是祈祷“水中取宝”安全、收成好。
唱调子的老大爹可是村里的香饽饽,“从开始办证就有人来找他预约,每家给他10~20元的酬劳。”51岁的老李说,从曾祖父那辈就有这种传统,算下来也有上百年。唱调子的大爹用最地道的昆明老土话哼唱着调子,村民听着心里满是慰藉。几十年来,这位老大爹就哼唱着一样的调子送着船只平安出湖。
监督
24小时巡逻检查渔民船舱
今年和去年一样,只允许捕捞滇池银鱼和虾。记者在现场看到,渔民采用的银鱼网网目长0.6厘米左右,虾网网目1厘米左右。直观地看起来,银鱼鱼网就和家里的纱窗一样细。这么细的网,不会捕到各种大鱼吗?
村民老李摆着手笑着说:“这你们就不懂了,虾网捕虾、银鱼网捕鱼,基本不可能捞进大鱼的。”虾网的网口有7~8尺,银鱼网网口有17~18米,都属于大口径渔网,大鱼一旦游进来,很容易转身就走,只能让小身板儿的银鱼和虾“堆积”在网中。而且此次开湖只允许用人力(风力)船,速度慢,很难捕到快速游水的大鱼。
王勇也告诉记者,每次捕捞的鱼种、作业方式、船只类型都是匹配的。不同的技术、渔网和船只能捕捉到的鱼肯定也不一样。不仅如此,渔政处工作人员从17日起就24小时在湖面作业,开湖后还要到水面巡查,检查证件、救生衣是否完备。还要抽查村民的船舱是否有“不小心”捕上的大鱼。
远行
晚上6点返程 已是体力极限
近3年来每年滇池开湖,都规定每天6点~18点是开湖时间。王勇表示,这期间滇池水面风平浪静。到了晚上受潮汐影响,危险系数增加。因此每天日常巡查中,下午5点半左右就要开始劝导村民及时返程。如果长时间“恋战”滇池捕鱼的,会被处以罚款,第二年开湖捕捞证办理资格就悬了。
“我们最远会从南岸的晋宁沙堤村北上,直到西山区晖湾附近。南北横渡即使是顺风顺水也要3个小时,更不要说是风向不顺的时候了。”老李说,从南岸到北岸至少有25公里左右的距离,往往一天就只能跑一个来回,“到下午6点已经是体力极限,加上船舱已满,哪还有力气再待下去,再捕船都要沉了。”
安全
滇池水产品可以放心吃
“今年有近2000吨滇池虾和近1000吨银鱼,个体长得都不错。”王勇介绍,根据以往惯例,开湖前期村民都会积极一些,越到后面鱼虾越少,村民出湖的也就变少。此时市场上的银鱼和虾的价格也就会高企。经过监测,滇池湖内银鱼和虾最集中的区域就是晖湾至海口一带。
滇池的水质还在治理中,水产品能吃吗?据相关科研机构调查研究,滇池鱼类所有的重金属指标都没有超标。在近几年对滇池银鱼和虾的检测中,各项指标都显示合格,大家可以放心食用。不仅如此,滇池的银鱼和虾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属于优质水产品,而且味道鲜美,每次开湖都会热销。
记者还从渔政处了解到,滇池银鱼其实原产于太湖,当年专家只带了7对回昆明,上个世纪70年代被引入滇池后,繁殖力倍增,最高时年产量达上千吨。
归航
风力太小 虾比银鱼好捕
下午两点半,第一批渔船回到岸边,比起去年首日开湖的收成,今年不算好。根据粗略统计,昨天下午渔获量最大的渔船捕捞了31公斤虾,去年这个成绩超过100公斤。
据了解,昨天滇池湖面风平浪静,人力帆船速度很慢。“船慢的话只能捕到虾,银鱼就很少,如果再慢一些,什么都抓不来。”渔业加工企业工作人员李聪早早在岸边等着收购最新鲜的鱼虾。“今年虾的收购价格是11~12元一公斤,银鱼的价格为20元一公斤,和去年差不多。”但是如果捕捞量持续低迷,到老百姓餐桌价格可能就要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