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21日)下午,本市居民阶梯气价听证会召开,共有23位听证参加人到场,另有10位市民在场旁听。根据此前公布的听证方案,两套气价方案都将保证全市85%用户气价不变,维持现价2.28元/立方米。但不同的是,对于用气量超过基本档的用户,两套方案涨幅不同,第一套方案的第二档价格相比第二套更高,但第三档价格又相比更低。经过一个下午的听证,近9成听证参加人都赞成第二套方案。
方案二更能保障绝大多数人利益
本市现行的居民天然气气价,为2012年制定的2.28元/立方米。此次对于阶梯气价听证方案的设计,与以往阶梯水价调整有所不同,两套听证方案有着较大的共同点,一是对用气量的分档标准完全一致,即第一档年用气量为不超过330立方米,覆盖85%绝大多数的居民家庭;第二档年用气量为330到500立方米,覆盖95%的居民家庭;第三档为年用气量超过500立方米的部分。
除此之外,两套方案还有另一大共同点,即第一档价格也完全一致,皆为每立方米气价2.28元,维持现价不变。但第二档、第三档价格涨幅不同,第一套方案第二档、第三档气价分别为2.7元/立方米、3.5元/立方米。第二套方案的第二档、第三档气价则分别为2.5元/立方米、3.9元/立方米。
昨天下午经过3个多小时的听证,23位到场的听证参加人,与2位未到场以书面形式“发言”的听证人,均表示支持本市实行阶梯气价,其中3位支持第一套方案,一位提出了新方案,其余21位全部支持第二套方案。
由于第二套方案的第二档价位相对更低,因此多位听证参加人认为,这一套方案“更能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使大多数居民的用气成本影响降到最低”,且也更“贴近低收入人群”。
至于听证方案中提出的“本市拟建立气价调整联动机制”,25位听证人均未提出异议,有多位听证参加人发言时还特地强调了这一机制的必要性,认为建立气价上下游联动机制,将有利于提高价格政策的透明度,并解决居民价格倒挂的问题。
多人口家庭用气公平问题被多次提及
除了发表对两套方案观点和意见之外,昨日听证会上,不少听证参加人还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疑问,其中被频繁提及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多人口家庭用气的公平性。多位听证人认为由于阶梯气价按户计量,因此对于人口较多的家庭,将会导致不公平,“对于人口多的家庭,一表多人口不是太公平,因为用气量大并不是说他们浪费(用气);对于人口少的家庭来说,又不利于调整节约资源的积极性”。
听证参加人建议,人口多的家庭应该考虑适当放宽标准。针对这一问题,听证方案中已提出,将“对确因家庭人口较多而导致用气量增加的家庭,适当增加阶梯气量基数”。但不少听证人仍提出疑问,“多少人口可以认定为‘多人口’”、“怎么证明是多人口”、“多人口家庭的用气量标准定为多少才合理?”
除此之外,消费者代表赵立红建议,未达到一户多人口的合住户,也要适当增加基数,“在北京还有一些居民是合用两居室或者合用三居室,他们的炊事生活用具用气量统计时都是按一户的,合住户必须每天烧两壶水、做六顿饭,所以建议适当增加基数”。
石景山区消费者代表张彦敏建议,“以4人作为多人口的基准”。对于多人口问题的多个意见和建议,市发改委表示,将研究和吸纳每位听证参加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多人口家庭用气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实际情况,我们会有针对性地研究,根据大家的意见在方案同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说。
听证人希望气价与服务水平同步提升
虽全部赞成阶梯气价调整,但不少听证参加人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希望燃气的供气质量和服务水平,能与此次价格改革同步提升。有参加人建议燃气表应该更智能一些,逐步取消人工抄表;还有的建议,加强对天然气管网的巡查力度,以保障用气安全,“规定18个月要入户检查一次,但是真正了解到,几年也看不见入户一次,”市人大代表段淑珍说。
除此之外,不少听证参加人还要求,政府加强对天然气价格的监管。消费者代表可巨生表示,许多居民委托他在听证会上咨询天然气入户燃气安装费的问题,“这笔(安装)费用到底该不该收?谁来收?收多少?费用谁来负担?”可巨生表示,他了解到多数郊区的居民燃气入户时都缴纳了3500、4000、4500元等数额不等的燃气安装费,因此他建议,政府价格部门要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将燃气价格监管落到实处。
现场
多位听证参加人带调研数据说话
“我不同意刚才那位教授的看法。”听证参加人、市政协委员黎维彬,在第二轮补充发言时,直接驳斥了另一位参加人的观点。
按照听证会的例行流程,到场的23位听证发言人有两轮发言机会,第一轮5分钟内先阐述观点,并表明自己的“立场”;第二轮3分钟来补充发言。每一轮的发言都有计时器严格“掐时”。有意思的是,昨日阶梯气价听证会呈现“一边倒”的局面,21位听证人都支持第二套方案,仅有3位听证人成了支持第一套方案的“少数派”,这之中就包括了中国人大统计学教授杜子芳。
虽是“少数派”,但杜子芳在第二轮3分钟的阐述时间里,仍然坚定自己的立场,认为第一套方案更合理,“我是学统计的,算了一笔账。为什么担心第二方案?因为我担心的是极端情形,如家里有4个老人,小两口在外面住,可能还有两个保姆,他老在家,老用气,烧水,冬天也得用,恰好他最多。第一方案稍好一点,3.5元。作为公共用品,要求均等化、公平,不赞成燃气价格拉得太大”。
杜子芳的看法遭到了市政协委员黎维彬的强烈“反对”,“你不能拿极端的东西去否定前边的东西。因为要说公平,大的公平就是你多用气了,你实际上就多排放了,就应该付出成本”。
虽有立场上的不同,但不少听证参加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带数据说话,以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和代表性,“我一共对6个社区230人进行调研,同意第一方案的11人,同意第二方案的219人……”“我采用问卷和走访询问两种方式进行调研和听取意见。采用问卷形式调研了165人,走访了43人,合计208人。同意方案一的是26人,同意方案二的是180人……”这是今年听证会最为流行的一类“开场白”。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