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 — 互联网+科普” 让科学的声音听起来是甜的
互联网+科普” 让科学的声音听起来是甜的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15/10/23 8:17:08  阅读[1108]

  手捧 《十万个为什么》苦读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让科学听起来更“有趣”?“让科学的声音听起来是甜的”?是如今的科普专家更为关注的问题。

  10月22日,一场“大科普”跨界科学传播研讨会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报告厅举行,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遗传学会、华大基因主办的这场研讨会邀请了科普研究、科学教育、科幻创作、科学出版的专业人士,畅谈新时期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之道,也向公众展示在“互联网+”的助推下,科学传播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在会上发表了名为《科学传播跨界与科普感知》的主题报告。

  大数据挖掘 根据个体需求精准科普

  让科学听起来更“有趣”是科学传播的目的之一。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向大家展示了科普最新的武器:“讲故事才能打动人,科普需要跨界,打破科学与公众的隔阂。”

  科普,普什么,怎么普?如何跨界?杨文志说,大数据在科普中的应用可以精准地推送、精准画像,预测能力强但解释性不强。下一步基于社交网络的大数据挖掘会成为科普的方向,比如腾讯正在做的“快报”,可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推送信息。

  果壳网副主编吴欧在论坛所演讲的题目是《让科学的声音听起来是甜的》,他提到,科学松鼠会有一个“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口号,并把“科技有意思”写进LOGO当中。

  吴欧称,现在互联网让一切发生了反转,果壳网传播的科学内容是“读者关心什么我们去说什么”,选题和当下的新闻事件密切相关。比如发生大地震的时候,果壳网会分析“囤积盐是否有必要”;当PM2.5逐渐被人所知晓时,果壳网就告诉公众“PM2.5到底是什么”。

  果壳网副主编吴欧在会上分享了名为《让科学的声音听起来是甜的》主题演讲。

  网络约课 试水付费制一对一经验交谈平台

  说到让科学听起来“有趣”,科学松鼠会以及科学松鼠会创建的“果壳网”的实践就很有意思。

  果壳网于2015年加入阿克苏诺贝尔“人城市”计划,阿克苏诺贝尔是一个涂料品牌,双方联合推出《城市物种日历》,向公众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日历在线销售,24小时20000册售罄。果壳网第一次意识到粉丝经济的威力。现在这款产品继续延生,在果壳网的微信公众号上每天更新物种日历,有人笑称,果壳网把一本日历做成了行为艺术。

  吴欧透露,果壳网正在努力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把科学介绍给更多人。果壳网目前新上线付费制一对一经验交谈平台,名为“在行(音‘hang’)”,在这个平台上普通人大概只需要两百块钱可以和一个古生物学家聊古生物,还可以坐下来见面聊1个小时。

  在“行”里各种选题也稀奇古怪。比如有人擅长博物学,她的课是“博物学者技能展示”;还有史军,开出“菜市场中的亲子博物旅行”的课程,挂牌价1千元/次,成交了6单。又比如一个叫邢立达的古生物学家,他的课可以带你重返侏罗纪。吴欧说,邢立达的这个课挂牌价更高,要3千元/次,目前成交1单的主要原因是邢立达经常要出外考察,时间不好安排。吴欧说,邢立达真的会带感兴趣的人去地质公园研究一整天,讲解古生物。听起来是不是好有趣?

  深圳新闻网副总编辑胡宝祥做了题为《基于互联网的立体科普创新—建立深圳市“科斗”科普体系的建议》的主题演讲。

  科斗网 城市“立体科普”体系创新畅想

  作为深圳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深圳新闻网也有意在互联网+科普上实现突破。深圳新闻网副总编辑胡宝祥当天应邀做了《基于互联网的立体科普创新——建立深圳市‘科斗’科普体系的建议》主题演讲,展示了颇具想象力的网络媒体与科普的跨界合作之旅。

  胡宝祥认为,科普要应用互联网的思维,同时运用城市的特点。“我们用城市的视角把科普当做一个基础建设,当做一个民生工程,当成一个城市形象来进行设计,进行‘立体科普’,科普要占领网络空间、传媒空间、园区空间,并且这种普及和占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有新的创意和创新的想法。”

  胡宝祥进一步介绍说,“深圳新闻网想在深圳打造一个科普体系,也就是建设一个一流的网络平台叫‘科斗网’,再配备一流的科普团队和科普资源。”

  据了解,科斗网基于掌上移动端及PC端,使科普在网络的空间、特别是移动空间找到新的载体。

  胡宝祥认为,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有利于科学的传播,伪科学也从中获益,它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特别是自媒体、微信,使得传播更加隐蔽,不易被发现,而且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在网络上,科技传播是有一些雾霾的,这些雾霾要清理需要用真善美的东西去占领这些空间。我们设计的这个深圳市的网络科普平台,用移动化、本地化、社交化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一个生产传播的平台和学习互动的平台,打造‘四位一端’——微网、微信、微博、微视,把科普的资讯,结合网络互动的特点,包括多媒体的传播方式、新的应用等传递到市民当中去。”

  胡宝祥表示,利用网络互动的特点,还可以打造科普互动的网上圈子,针对市民不同的爱好和产业,打造诸如天文、军事、生物、汽车等不同的科普圈,从而塑造新的城市形象。

  4.0科技馆 期待公众线下线上互动

  传统的科普渠道还有城市里的各类科学馆、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副馆长梁兆正在《展示教育4.0——当代科技馆新发展》的发言中指出,目前国内科技馆都进入更新改造的阶段,多超过10年历史,需要腾笼换鸟、凤凰涅盘。宽泛而不深入,综合而不精准是目前国内3.0版本的科技馆的特点。

  他提出,科技馆要进入4.0版本,实现“互联网+平台”+线下线上互动=融媒体,使得公众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创造者。如此一来,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一起打通线上线下、馆内馆外。

  4.0的科技馆只是内容的发起者,公众对内容进行呼应,科技馆通过融媒体的“科学秀”,实现信息的再传播。课程数字化的课程又是融媒体内容里的数字化内容。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