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姚奠中先生的学生,刘锁祥给中国书法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有书法家的精神成为当代山西书法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近日,“京文化情怀——刘锁祥书法展览暨书学思想研讨会”在北京涵芬楼艺术馆隆重开幕。他以书法家的视角同北京商报记者分享了他对当代书法教育的见解。
北京商报:近期,教育部颁布的11套书法教材已投入使用,作为教材的审定专家,您对此如何看待?
刘锁祥:教育部本次组织审定的“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教材”,是国家首次统一发布编写纲要、统一组织审定的书法教材。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属首次;二是适应了当下国家基础教育的需求;三是发动广泛,参与编写的出版社众多。这些都是其他中小学生书法教材不可比拟的。
从80余家出版社参与编写的教材中评定出的11套,都能满足教育部编写的《大纲》要求,同时各具特色。评定通过了的教材,普遍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和课上、课下结合的诸多优点,而且是学期与学期衔接、年级与年级递增式的,既便于教,也便于学。如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教材与六年级第二学期的教材,就有着较大的不同。所以虽说首次编写,但教材质量整体上是高的,也是成功的。
北京商报:在评审方面,您觉得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刘锁祥:评审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闭门无记名评审;二是专家成员很广泛,既有对中小学生语文教材评定颇有经验的资深专家,也有高校、中小学校一线书法教育工作者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专家;三是充分肯定送审的每套教材的优点,同时指出它的缺点,最后做到择优取舍。
所有评审通过了的教材,是不是就是十全十美的呢?显然不是,而且也是做不到的。就比如说小学生练字的“范字”问题,整个编写的教材中,就出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不论三年级还是六年级,一律使用古人字帖之中的字;另一种倾向则是在初始三年级阶段,“范字”选用了“标准楷书”(我们称它为电脑字)。这种倾向,我个人认为编写的出发点是好的,小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把像模像样的楷字写好再谈别的,但问题是这种电脑字是不能当做“范字”使用的。就这一点不瞒大家说,专家们是做了激烈争论的。总之,最后出版社进行了修改,若是使用的教材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需要改进的。
北京商报:除教材之外,还有什么问题亟待解决?
刘锁祥:据教育部有关人士讲,教材也不是“终身制”的,还是试用阶段。通过使用,再不断完善,将来有更好的教材出现之后,也会补充上来的。我认为,这样对我们使用教材的编者和教者是一种鼓舞。为书法基础教育出谋划策者,都是值得尊敬的。
另外,我还有一点看法,除了要有好的教材之外,还要培训好我们的一线中小学教师。我多年的大学书法专业教学经验告诉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作为艺术人才,童子功最为重要。
北京商报记者隋永刚
刘锁祥,字固之,号常人。山西省沁源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师范学院中国书法史论与艺术研究所所长、太原师范学院原文学院副院长兼书法系主任、“姚奠中先生书艺研究会”召集人、山西书法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