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中国原创歌剧新作品音乐会,将《日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方志敏》、《兰花花》和《长征》中的部分唱段展现在观众面前。国家大剧院在这一年的过程中潜心创作的这五部作品,都是由大剧院邀约国内杰出创作者近20位、精心策划组织创作会近百次后所结出的硕果。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说:“习总书记讲话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讲话精神,实际上也让我们大剧院更加坚定了信心。其实,这几部原创剧目的选材是在3年以前就有的,有的还更早。所以我觉得大剧院的创作方向、导向,我们实施的一些成果,有一些成效了。”
歌剧“静悄悄”要深挖掘
小说、电影、电视剧和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曾给观众留下了不同的记忆,特别是小说和电影,在那个年代,五个女兵的遭遇震撼着所有观众的心。国家大剧院找到编剧万方,希望她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成歌剧,让万方既激动又有压力,她说:“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鲜活又珍贵,然而在残酷的战争之中,个体的生命脆弱无比,转瞬即逝,令人悲痛。《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一种悲痛之下的刻骨铭心的悲哀。当听到大剧院要把前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成歌剧,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并邀请我担任编剧时,我的心里立即涌出了深深的情感。我忽然发现我竟然从来没有忘记那五个女兵。我希望我能传达出这部作品曾经给予我的另一种力量——憎恶战争。”
作曲家唐建平曾经创作过歌剧《青春之歌》和《运之河》,面对这部家喻户晓的名着,他说:“这部歌剧中包含有准尉和五个年轻女兵等众多戏剧角色。这样的戏剧构成既给音乐创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也为歌剧的歌唱性和戏剧性发挥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这个题材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题材。”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改编的《喀秋莎》、《小路》等俄罗斯民歌特别亲切,而巴杨奏出的旋律一听就是当年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音乐氛围,很能打动人。
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部歌剧将于今年11月5日世界首演,向观众展现浓郁的俄罗斯风格,铺陈一幅油画般的音乐史诗图卷。
散文《可爱的中国》启发《方志敏》
方志敏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他在狱中写下的散文《可爱的中国》曾经感动过几代人。如今,要创作歌剧《方志敏》,主创们就是从这篇散文出发的。该剧将于国家大剧院八周年院庆之际,也就是今年的12月22日开启世界首演。
编剧冯必烈告诉记者:“如何用歌剧的形式来表现方志敏烈士,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彷徨中,我们想到了《可爱的中国》——这篇文采斐然,充满激情、愤怒和柔情并曾经深深打动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文章。于是,这文章的开篇第一句‘这是一间囚室’便成了整部歌剧的第一声咏叹,文章的最后对新中国的期盼和憧憬便成了全剧的结尾。我们试图以剧中主人公方志敏的思绪以及音乐的节奏和对比,片断式地牵引出方志敏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以‘好看,好听’为标准来讴歌一个伟大爱国者的赤子情怀。”
曾经以《同一首歌》名扬天下的作曲家孟卫东对《可爱的中国》更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他说:“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每每令我长歌当哭、感慨万千。去年我们首先沿着方志敏战斗、被俘、牺牲的路线去采风,然后才开始进行剧本和音乐的创作,每个环节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年成就歌剧《兰花花》
这部立足于中国本土题材、充满传统陕北乡土气息和民族意蕴的中国原创歌剧,将于2016年9月30日出现在世界首演的舞台上,为观众营造史诗般浑厚壮阔的艺术境界。歌剧《兰花花》四年前就由国家大剧院立项,编剧赵大鸣也等待了四年,今天终于有了着落。赵大鸣认为,作为一个创作者,说多少不如作品本身去说话。《兰花花》的歌曲为人熟知,其中的曲调委婉,故事也很动人。然而编剧择此题材创作歌剧,却不只因为已经流传的歌曲,而是更加看中这一歌曲背后可能蕴藏着的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特别是最广大的农村社会久已形成的伦理道德和礼教文化与个人情感命运的激烈冲突。这种命运的冲突,为戏剧提供了强大的结构基础。
作曲家张千一曾经创作过歌剧、舞剧和传唱甚广的歌曲,接下歌剧《兰花花》的创作,张千一说:“我想《兰花花》这样一个题材,作为歌剧的创作题材的确是非常难的。它既具有国际的歌剧标准,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因为《兰花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民间故事,而且它浓缩成了一首歌在流传,这个确实是挺了不起的。虽然它的题材不像那几部歌剧那么大,它是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一种大的情感的抒发,也牵扯到人性最本质的真善美。”
革命烈士家书促成《长征》
要把举世闻名的伟大历史事件创作成歌剧,要有怎样的气魄?编剧邹静之对记者说:“我为什么最终下定决心要写《长征》,是因为看了一本大剧院给我的革命烈士家书,我看了烈士们临死写给家里人的信,包括对自己孩子那种决绝和英勇,包括我看到一个福建烈士写给他父亲的信说:“儿子不孝,要走了,在接到这封信以后,千万不要去找某些人活动、说合。(因为他爸爸是一个在当地很有势力的人),包括最后磕头,不让他父亲去屈辱地向一些人请求延缓他的生命,他认为这是对他的理想的玷污。我突然就感觉到那个时代是什么支撑他们的,就是理想。”
作曲家印青曾经创作过歌曲《天路》,也曾经创作歌剧《运河谣》,面对《长征》,他说:“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什么样的音乐形式以及什么样的音乐情感表达方式,才能使老、中、青三代观众都能接受并欢迎?我重读了许多传记、回忆录,又重读了收藏多年的四大本《中国工农红军歌曲选》,一个理念逐渐清晰:红军的文化就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这就是这部歌剧音乐中的灵魂。因此,此剧的音乐应该既是精英的,又是大众的,所有音乐技术手段都要服务于这个灵魂的体现。”
歌剧《长征》将于2016年6月30日首演,将把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注入这部史诗般的巨制中,以此纪念这一属于全世界的历史事件。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