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云南人,人们辛勤劳作,同时丰富着农耕文化。红河元阳的哈尼族人,将梯田文明发展到了天人合一之境,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迷人画卷。
人类从自然收获,也懂得向自然感恩。农耕民族始终保持着对风雨雷神的敬畏,庆祝丰收和祈求风调雨顺,是他们节日欢庆亘古不变的主题。
过桥米线闻名中外
过桥米线闻名中外
眷恋稻香 昆明人的新米情结
尝新,是一个意味浓烈的仪式。
在昆明城建大规模拓展之前,昆明核心城区周边,比如金马寺附近和现在滇池路的大坝村周围,也是四处稻田。孙髯翁在大观楼长联中描述的“四围香稻、万顷晴沙”,正是这样一种景象。那时候,稻米一旦成熟,巡津街、双龙桥、小西门等处,就会汇聚着老城周边的丰收农民,他们通过车船将自家的新米运到城里来卖,还有呈贡、晋宁等地的新米通过滇池水路运来昆明城,而城里人,则趁机举行家宴或聚会品尝新米。
随着昆明城市体量的不断扩大,昆明城区周边的稻香,也逐渐难以寻觅了。不过,昆明人尤其有点年纪的一辈人,对稻花香的眷恋,以及对新米的感情,仍然没有多少减弱,富民、呈贡、宜良、嵩明、晋宁,这些昆明周边农耕县区的稻米成熟时,昆明人常常前往采购,甚至倾囊以购。“那种感情,就像现在滇池开湖,鱼虾上市。在滇池水系的滋养中,昆明曾是一个多富饶的鱼米之乡啊。”一位老昆明人这样描述那种盛景。
近年,昆明主城区的粮食,尤其稻米,基本上已经靠外调供应了,东北大米以其质优价廉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不过,本地米也还有一定份额。在昆明云山路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凉亭粮食交易批发市场、骏骐干菜副食粮油批发市场等处,每年新米上市季节,都会有许多人来购买新米。云山路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原为民航路的五里多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最近,市场里的米商们都会打出“新米有售”之类牌子,而在摆开的米袋中,遮放贡米、德宏香米、文山八宝香软米、宜良新米甚至禄劝新米,较为常见,而西双版纳勐海的香米,则因上市略早已不多见。与去年相比,今年稻米成熟季节气温偏低,空秕率加大,导致新米的价格小有上涨,一般为每公斤5到8元,比去年上涨4%~7%左右。
庆祝丰收 新米节扁米节各具特色
相比之下,云南佤族庆祝新米节的仪式就要热烈隆重得多。今年10月4日,沧源新米节“万人尝新米”庆祝活动进行到第三天,人们用最传统的方式把新谷脱壳、蒸熟,做成新米饭献给老人和孩子之后,就开始“抢新米”狂欢,一万份新米饭被一抢而空。“抢新米”由来已久,传说这天要能抢到一份新米饭,来年就会丰衣足食,不愁吃穿。
云南的壮族、傣族、基诺族等民族,也会以富有特色的仪式庆祝丰收。
在文山广南的壮族,以及贵州黎平的侗族等民族地区,扁米广为流行。每年八九月糯稻成熟到七八成,谷穗刚刚灌浆低头,谷浆初步凝固但尚未变硬,颜色微黄,这时便是制作扁米的最佳时机。糯稻在晨露未干的上午从田中采摘回来,脱粒、炒熟,冷却后再舂去糠壳簸净,扁米就做好了。扁米是壮族、侗族等民族的拌嘴美食,可收生津、益胃、补脾之效。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稻米食疗文化,扁米的类似功效,就是食疗文化的一部分。扁米做成之时,也便是扁米节到来之时,每年的阳历十月初,扁米节正式开始了,人们邀约聚会,摘禾,对歌,品尝扁米,男女青年趁机表达爱情。
傣族还过关门节和开门节。在西双版纳,关门节于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开始,历时3个月。从关门节开始,傣家人不问婚姻,全力投人生产劳动以备丰收。开门节则于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节日的到来象征着3个月以来的农忙和雨季结束,并解除关门节以来的婚娶居家等禁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恋爱成婚,成年人则外出办事或者串亲访友。
在一些汉族地区,每年栽种稻谷时都会举行“开秧门”活动祈福。红河州的哈尼族也有这项传统,而忙罢农事插完秧,进入农历六月中旬,他们就会过“苦扎扎节”。这个节日又称“矻扎扎节”,是哈尼族人的六月年,意在祝愿秧苗返青茁壮成长,能长出粒大穗长的稻谷。
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也是作为庄稼人的哈尼族人们最盛大的节日。哈尼族以十月为年头岁尾,长街宴,就是哈尼人十月年中的一个习俗。节日当天,哈尼人要拿出黄糯米、红米饭、三色蛋和鸡鸭鱼肉等美食,准备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每家摆一至二桌,最后摆成长街宴。哈尼人称长街宴为长龙宴或街心酒,参加宴席的人们手里夹着一副碗筷,从“龙头”席一直吃到“龙尾”,互祝家兴业旺,平安幸福,热闹非凡。
彝族及其支系撒尼人,则是通过火把节来祈愿丰收。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他们都要进行斗牛、摔跤、点火把等活动,以求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
享受丰收 饵块糍粑年糕上案头
丰收令稻作区的人们快乐,在西双版纳,在曲靖陆良,在保山腾冲,在红河弥勒……人们拿出稻米,尤其是稻米中黏性最好的糯米,制作米酒、米线、饵块、年糕、糍粑,甚至是爆米花。
对大多数云南人来说,米线的意义非同一般,做早点,做正餐,做宵夜,米线永远都有一席之地,而且种类繁多。蒙自的过桥米线,个旧的汆肉米线,玉溪的鳝鱼米线,昆明的豆花米线等等都备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蒙自过桥米线,现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吃法独特、独具风味闻名中外。
除了米线,云南人对糍粑也是情有独钟。人们将煮熟的糯米饭放入石臼,以木棒反复捶打而成。糍粑的黏性极强,入口香糯至极。
流行于红河地区的年糕,也是糯性极好,而其吃法则有油煎、蒸煮等,拿捏好火候,是将年糕做成佳肴的关键。
腾冲饵块极为出名,“大救驾”的名头更是响亮。但除了腾冲,云南其他稻作区也会制作饵块,每年春节前,主妇们将精选的大米蒸到七八成熟,然后送至作坊做饵块。有的人家甚至会一次做数十斤饵块,在年节期间馈送亲友。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