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依水而建、依水而生。作为全国知名的水城,水域辽阔是扬州水生态的重要特征。为了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成水生态城市,扬州水利部门重点制定了《扬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扬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通过专家审查。
总体框架
构建水生态保护
与修复工程布局
根据《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制定的城市发展空间结构,结合扬州市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与《规划》中区域总体规划布局对接,扬州水利部门将构建“一脉、一线、两片、多点”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布局。
据了解,所谓“一脉”也就是以沿江城市集中发展区为脉,协调沿江经济发展与水生态保护关系;“一线”是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为线,打造江淮生态廊道;“两片”则是以里下河地区和仪六山丘区为重点区域,对出入库河道开展湿地构建与生境的保护与修复;而“多点”是以城镇群组为多点覆盖,通过实施城区控污截污、清水活水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
同时,扬州还将实施“5+1”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体系,也就是以生态需水保障措施为核心与基础保障,区域内分别实施城市清水活水工程、区域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工程、调水线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重要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山丘区小流域水源涵养保护工程等5类工程类型。
亮点解读
打通城市河道,实现补水换水
据悉,城市河湖分为补水类型和换水类型,补水指引水入河湖后,在原地蒸发渗漏的湖泊、湿地等需要人工补水;换水指引水入河湖停留一段时间,进行定期换水。
据了解,扬州中心城区分东部水系、中部水系和西部水系三大区域,通过节点控制工程进行活水调度。东部水系中,沙施河、七里河通过开启曲江泵站、通运闸站,抽大运河水,经七里闸自流排入古运河。中部水系通过开启黄金坝闸站、便益门泵站,实现瘦西湖及玉带河、北城河、小秦淮河、二道河等河道自流活水,同时,开启象鼻桥泵站,为唐子城水系、双峰云栈提供活水水源。西部水系,通过平山堂泵站取瘦西湖水进入沿山河,再分别开启新城河闸、四望亭河闸,由沿山河分别向新城河、四望亭河补水,为新城河水系提供活水水源。借助关闭江阳路节制闸,抬升新城河水位,通过开启念四河闸、杨庄河闸、幸福河闸,实现念四河、蒿草河、安墩河、杨庄河、幸福河、引潮河等河道自流活水。另外,开启明月湖闸、揽月河闸,由沿山河分别向明月湖、揽月河补水,为赵家支沟水系提供活水水源,实现对明月湖、揽月河、赵家支沟等主干河道自流活水。
对39条河道进行城市骨干河道综合整治
扬州水利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打造水生态城市需要全面整治黑臭河,未来水利部门将以扬州清水活水工程为基础,综合整治扬州城区水系,串活内部河网,增强水体流动性。北至槐泗河,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仪扬河,西至西北绕城公路,对区域内沙施河、七里河、念四河等39条河道进行城市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同时改善和加强其他河道的日常养护与管理。
建设南水北调东线水源生态功能国家级保护区
扬州市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立足于调水线,同时重点考虑输水线河(湖)的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水生生境修复。
生态廊道建设考虑水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规划相结合,总体方案是在河流景观格局分析和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以保护和恢复河道水环境和水生态为核心,以满足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为目标,以河道为生态廊道、景观绿化带和经济发展带,建立系统、立体、多层次的“河道-河滩地-堤岸-护坡-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污染物削减体系,并进行适配性景观设计。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生态功能国家级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区域为长江扬州段,长80.5千米,分主江面和入江水道两部分。现有湿地面积20000平方米,基本处于冬陆夏水状态。该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野生动植物种类27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150多种,最具代表性的物种有芦苇、苔草、枫杨和柳树等;野生动物有120多种,最具代表性的物种有中华鲟、江豚、河豚、刀鱼和鲥鱼等。针对源头取水区湿地保护的范围,着力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打造良好的河流景观环境。
退田退渔还湖
适度恢复湿地和滩地
水利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河湖湿地与河湖健康生命息息相关,同时可以保证一些珍贵动物的栖息、生存和繁殖,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扬州在保证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划定湖滨带保护范围;修复受损湖(河)滨带,在设计中充分融入生态堤岸的理念,退田退渔还湖,适度恢复湿地和滩地;调控生态系统结构。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