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青岛通过专家评审。按照规划,2020年,全省海域空间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近海渔业捕捞强度保持“零增长”。
5年内海洋保护区面积将达到管辖海域面积30%
作为海洋渔业大省,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是山东省级层面的战略要求。近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政策法规体系,率先在全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率先在全国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加大海洋保护区建设力度,广泛开展海洋生态恢复与治理,全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构筑了全省蓝色生态屏障,为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眼下,山东省海洋生态面临诸多需要引起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陆源污染仍是海洋环境的主要威胁,工业和生活污水等大量污染物入海,使近岸局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差。赤潮、溢油等各类海洋环境灾害和风险增多,对海洋生态造成重大影响。海洋环保和预报减灾能力建设不足,管理手段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规划》提出,5年内,全省围填海利用率达到100%,近海渔业捕捞强度保持“零增长”,开放式养殖用海占养殖用海面积比重超过8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达到70%左右,重要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管辖海域面积的30%,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机制基本建立。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将融入“蓝黄”两区国家战略
《规划》提出,未来5年内,坚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蓝黄”两区国家战略融合发展,以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保障,充分发挥海洋生态示范区和保护区的载体优势,海陆统筹推进海洋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强化海洋功能定位,优化海洋开发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增强海洋生态意识,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努力建设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健康海洋。
围绕上述目标,将重点实施“三类项目”,建设“五大工程”,开展“七个试点”,抓好“八项任务”。“三类项目”:即海洋生态治理修复、海洋生态能力建设、海洋生态示范创建。“五大工程”:即浅海海底森林营造、蓝色海湾治理、重要河口生境修复、黄金岸线恢复、潮间带湿地绿化美化。“七个试点”:即陆海统筹与河海共治、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建设、海岛生态文明建设、滨海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黄金海岸生态综合整治、占用优质岸线退出、海洋保护区规范化管理。 突出抓好八项任务:一是强化海洋功能定位,优化开发和保护布局。二是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海陆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四是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五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持引领作用。六是强化基础支撑,积极应对海洋环境变化。七是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科学化水平。八是提升全社会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