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河里,5年不过是一瞬。
然而,5年足可以让一座城市探索一种转型、创新,呈现一派生机、活力,实现一次跨越、腾飞。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汇中,杭州的独特韵味,来者能够瞬间感知,居者可以长久沉浸。
我们站在2015年岁末的时间节点上,上溯5年是“十二五”,下启5年是“十三五”,这是承前启后的时刻,这是继往开来的时代。
一
4年前的2011年,杭州仲夏夜,从巴黎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年前的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杭州有了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网友市民再次“喜大普奔”。
历史把最美丽的一页留给杭州,世界把最尊贵的荣誉送给杭州——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此坐拥“双遗产”。
2015年金秋9月,2022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的举办权,花落杭州。这将是继北京、广州之后,亚运会第三次在中国举办。
2015年11月16日,在二十国集团土耳其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明年9月,我将在西湖之畔欢迎各位”。
申遗的“5年两喜讯”,是世界对中国杭州历史文化的肯定;盛会的“1年两喜讯”,则是国际社会对现实杭州开创未来的充分信任。
杭州总是“好事成双”。2015年,杭州还先后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区”建设,成为杭州开拓创新、成就活力之城的实践抓手。
从历史文化名城,向创新活力之城的跨越,是时代赋予杭州的责任。
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是面向未来的规划。“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旋律,发展是谋新篇。
这5年间,杭州始终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始终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始终有一种主旨,那就是富民强市、社会和谐。
这5年间,杭州实现了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7万美元,实现了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过半,实现了经济质效的稳中向好。杭州要冲刺的,是地区生产总值的万亿元大关。
这5年间,杭州致力于开创“一号工程”,核心要义是“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实现转型升级”,以“一号工程”为总抓手,以“一号工程”为发动机,以“一号工程”为大战略,让信息经济在无声的澎湃中绽放智慧之花。
这5年间,杭州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开往春天的地铁”:杭城首条地铁1号线,在2012年11月开通,将主城区与萧山余杭贯通起来;之后地铁2号与4号线部分开通;杭州地铁成为全球首个覆盖4G网络的地铁系统。杭州不仅规划建设地铁二期、三期,还将在春节前开工建设接轨富阳、临安的城际线路,计划在2022年前全部建成投运,届时杭州地铁与城铁将覆盖全市九区。
这5年间,杭州先后成为定评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在建的“美丽中国先行区”。2011年12月20日,杭州荣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一直在追寻一个“文明之梦”,杭州终于成为“文明之城”。生态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应有之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杭州工作汇报时提出,希望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历史由此赋予了杭州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这一非凡使命,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渐行渐近。
这5年间,杭州不仅致力于建设美丽杭州,而且致力于建设法治杭州、平安杭州;不仅致力于改善民生保障,而且致力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程度;不仅致力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且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的杭州,成为了中国最美丽城市、最具安全感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三
一座城市的选择,事关城市的前途命运。
在发展之路上,杭州深入践行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各项行动努力切合,从而在根子上提升城市品质,在骨子里铸就创新型城市。
杭州选择创新,选择变革,选择转型升级。这是经济的转型,是结构的优化,是方式的调整,是动力的转换。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的基础上,杭州还致力于实现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服务转型。杭州注重制度创新,注重政策创新,注重方法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杭商打天下、杭商誉满天下,杭商闯出去、杭商欣然回归,这都与杭州良好的制度环境、商业文明分不开。
杭州让创新发展成为第一动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速度不仅没有慢下来,而是升上去了。全市共同构建的“一号工程”,正是杭州要谋的“经济新篇”,它是一条不变的跑道。杭州经济发展的速度,重新站上两位数,增速名列全省第一,有望跨过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的门槛,其中超过两成来自“一号工程”;信息经济,是“静悄悄的革命”,对GDP的增长贡献率高达45%,已然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台柱子”;杭州要率先成为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信息经济强市。
杭州勇于并善于探索创新发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都是创新探索、先行先试。将落后产能加快出清,为新动力腾出足够空间;为新动力选好发展支点,聚焦万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杭州智造”,深挖新动力的潜力空间。当我国面临经济五大任务——削减工业产能、去库存化、去杠杆化、降低企业成本和改善薄弱环节时,杭州在创新发展中已走在全国前列。
杭州成了创业创新的天堂。这里传承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创新精神,这里孕育了阿里巴巴等享誉世界的知名公司,这里打造了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这里集聚了国内外心怀梦想的创客,这里落地了众多的改革试点,这里串起了驱动发展的创新走廊……今天的电子商务,今天的年轻人,用互联网技术发现了需求,创造了需求,更催生了无数个新实体。
杭州已成为“互联网+杭州”。互联网在这里无处不入、无处不+。杭州是花园城市,杭州更是“互联网城市”。在主城区,有195条线路3000余辆公交车,最近已启用车载免费WiFi。成为杭州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的公共自行车,明年将增扩80个服务点、更新10000辆,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实现“扫码借车”,不用办卡,简单扫一扫就能借车、付费、还车。杭州更是“云上的杭州”、大数据的杭州;杭州还要力争成为5G应用试点先行区。在马克斯·韦伯看来,“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的动物”,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自己编织的最大的意义之网。不仅仅以“互联网+”提升传统产业,杭州还出台《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到2020年培育一批支撑“互联网+”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推进一批“互联网+”示范试点项目,确定了16项实施重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今后,杭州更需要在“硬创新”的基础上,实现“软创新”和“巧创新”。在“互联网+”的智能化时代,“软创新”和“巧创新”才能四两拨千斤。“软创新”是以审美变革为主导的创新。今天,所有传统产业都必须导入创意设计战略,都要让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成为创意设计的载体,都要向创意设计要“红利”。“软创新”正是改变产品象征价值的创新,促使产业边界的消失、推动产业之间的融合。超越“硬创新”,形成“软创新”,实现两者的融合创新,新动力老动力互促共进,从而成为“巧创新”,最终形成“巧实力”。由“代工”向“创意设计”转变,由“贴牌”向“品牌”转变,由“制造”向“智造”转变,都属于“软创新”和“巧创新”。
创新引领,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跟上。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方也好,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将这五大发展理念变成现实、落到实处。
(下转A2版)
四
杭州恰如一首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她的创新活力让人推崇。
创新是活力之源,创新的丰沛供给,带来一座城市生机勃勃的活力。杭州作为创新活力之城,与明年G20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十分切近;杭州更是主动呼应峰会主题,立足本地、衔接世界,实现新跨越,让“活力杭州”变得更加鲜活可感、文明可亲、创业可近、宜居可爱。
活力杭州,在协调发展中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每一个都关乎活力。“协调”是活力因子,协调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要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一链条的内在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