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高速可直通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将激活深圳对珠江西岸经济辐射作用
深中通道从写入珠三角发展纲要,就开始进行方案讨论。研究单位曾提出过三个路线走廊方案,即A线方案:深圳机场南—中山新隆;B线方案:深圳机场北—中山新隆;C线方案:东莞虎门—南沙。2009年6月,省交通运输厅主持召开了《深圳至中山过江通道工可路线方案研究报告》专家研讨会,与会代表均一致认为A线方案位于虎门大桥和港珠澳大桥之间的中间位置,最靠近深圳—中山一线的交通量发生地,也最有利于深圳发挥对珠江西岸的辐射作用,为最佳路线方案。
此后,围绕A线方案,省里又组织了数十项专项论证和数十次专家研讨,经过反复专业论证与科学比选,从航空限高、通航、防洪、安全、桥隧工程技术等多方面考虑,专家组认为东隧西桥的A3方案最为合适,最终也是该方案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方案
介绍
深圳侧接线 将串起机场与广深、 沿江、机荷高速
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包含侧接线主线、机场互通立交及鹤洲互通立交,主线全长5.7公里,匝道全长30.8公里,项目采用高速公路设计标准,主线设计速度100km/h,双向八车道,路基标准宽度41.0m(桥梁标准宽度40.5m),桥梁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
机场互通立交设计为独特的复合式枢纽互通,由机场立交及三围立交两个部分组成,共布设匝道18条,匝道总长17.8公里。其中,机场立交可满足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与深中通道的交通转换;三围立交北接机场南路,南接金湾大道(疏港路),可满足深圳机场、大铲湾港区及周边城市出行需求。鹤洲互通立交是实现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与广深高速、机荷高速互联互通的互通立交,布设匝道20条,匝道总长8.7公里。
目前已开工建设的是机场互通立交中的三围立交,机场立交部分将在深中通道主体动工后兴建,届时将填海兴建人工岛,在人工岛上建设匝道,实现机场与沿江高速的互通。
东隧西桥 确保航空安全
由于深中通道深圳登陆段正好在机场附近,考虑到航空安全,深中通道确定东隧西桥方案,即深圳段为海底隧道,在珠江口中间填海修建人工岛,隧道从人工岛登陆后,接跨江桥梁到达中山。深圳段的起点在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跨越珠江口后,在中山马鞍岛登陆,止于横门互通立交,顺接中开高速公路,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底隧道7.1公里,跨江桥梁约16.9公里,分别在深圳起点处和江中设置人工岛共2处。
施工难点
深中通道侧接线地处深圳机场、沿江高速附近,从设计到施工,均存在一定难点。建设单位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将充分做好技术准备与施工监管,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具体难点包括:
1.项目桥梁比为96.4%,桥梁比例非常大,结构多样,设计复杂。
2.机场互通立交设计约束条件多,受深中通道、广深沿江高速、地铁11号线、海滨大道、宝安大道、广深高速、机荷高速等现有线位及规划线位多重限制。
3.项目为两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机场互通立交、鹤洲互通立交为高速公路及主干道交通枢纽,涉及交叉路网多,互通匝道多,交叉关系复杂,交叉桥梁形式多样,且主线大部分路段位于互通区,设计及建设规模大。
4.机场互通立交为广东省内唯一的海中互通立交,项目建设环境位于海滨滩涂及海积平原,勘察、设计、施工难度大,既要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又要做好海域环境保护。
5.项目跨越宝安大道、机场南路、G107、广深高速等多条干线道路和高速公路,施工干扰多、施工组织难度大。
6.海域大型互通立交桥施工技术难度和组织难度大。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