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将办理十件民生实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8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市十件民生实事办理工作程序规范(试行)》,确立了十件民生实事的遴选机制,并对财政资金保障、督促检查和组织领导等工作进行明确,保证各项实事得到落实。
2015年2月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包含食品安全、就业、社区居家养老、特殊人群救助等10个方面。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对任务进行了分解交办,密切跟踪督查各民生实事工作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牵头单位制定了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工作落实和办理效果。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下,至2015年底,十件民生实事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市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8月开展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的遴选。此次遴选,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继续委托第三方机构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搜集市民意见、开展综合分析并梳理出建议事项。待进一步完善后,将形成2016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纳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交市第十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议。
█相关
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逐个数
69条公交线优化或新开 完成目标138%居首位
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食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的28类加工食品和6大类食用农产品开展抽样检验共计2.84万批次,完成全年目标(2.30万批次)的123.3%。食品生产环节企业监督抽检覆盖率达100%,已检验实物合格率为97.6%。食品流通环节重点经营主体监督抽检覆盖率达100%,已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为95.8%。
二、促进和稳定就业。举办“零距离”就业招聘会335场,完成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01万人,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45万人,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07万人,2015年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12%,城镇登记失业率2.1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全年拟新建的50个日间托老机构已全部完成建设并挂牌运营,如期完成任务目标。
四、提高特殊人群救助水平。从2015年1月1日起,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部提高到所在区农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2015年5月1日起,全市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75元,全市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和福利机构供养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77元,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547元。
五、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服务。已修订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及绩效考评办法,开展相关数据核实工作。为63.40万名高血压患者和20.85万名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随访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完成目标任务的105.7%和122.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提高到年人均50元。
六、加强城中村整治。全市78个城中村频繁停电用电改造项目工程已完成,完成率100%,用电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建成视频监控头1.14万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26.27%,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城中村视频覆盖。
七、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2015年公交专用道系统工程于7月份进场施工,10月底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已累计优化调整及新开69条公交线路(完成年度目标138.0%),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公交车辆1470台(完成年度目标133.6%)。完成45个路口交通信号的SCATS(交通信号自适应协调控制系统)改造,完成年度目标112.5%。定期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维护,设备完好率稳定在95%以上。将芳村大道等36条干道作为“绿波带”协调控制优化的重点调控路段,目前已完成全部优化设置。
八、加强住房保障。已新开工建设、筹建保障性住房1.51万套,完成全年目标的110.31%,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880户,完成全年目标的104.4%。
九、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推进街道垃圾分类长效机制验收工作,20条街道通过长效机制验收。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整体进展顺利,第三、四、五、六、七资源热力电厂均已开工建设。兴丰填埋场七区及配套工程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投入运营。餐厨废弃物循环处理试点项目正在进行性能测试,测试通过后投入商业运行。李坑综合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十、加强社区文化康乐设施建设。34个社区小型足球场建设已全部完工。完成全市12个试点街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检查验收并全部申报为省特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