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江西吉安、井冈山、南昌等地,深入乡村、企业、学校、社区、革命根据地纪念场馆调研考察,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行指导,并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扶贫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扶贫攻坚工作。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即将召开的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也将“旅游促进扶贫”作为三大议题之一。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积极尝试将扶贫和旅游相结合,特别是在2015年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结合贫困村自身发展潜质,输血与造血并举,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两轮驱动,通过旅游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资源、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江西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因地制宜点“绿”成金
江西省委、省政府认为,绿水青山是生态之美,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金山银山是经济之富,是旅游的发展之要。旅游是生态美与经济富的最佳结合。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指出,要挖掘江西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红色、乡村、休闲“四大旅游”,使其成为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为此,江西省将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旅游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发挥生态优势的低碳产业、促进区域开放的先导产业和建设全面小康的幸福产业全力推进,创造性地提出了“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推动江西旅游发展“风景这边独好”。
在“建设旅游强省”目标的指引下,江西乡村旅游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
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五里铺村地处山区,曾因耕地少,农民收入低。当地政府按照“努力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以旅游发展撬动绿色崛起的新路子”的指导思想,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业已经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在葛源镇经营餐馆30多年的杨天泉,对乡村旅游发展感触颇深。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葛源镇一下子冒出好多农家餐馆,“这说明我们葛源镇旅游兴旺了。希望乡村旅游的蛋糕越做越大,希望我家生意和乡村旅游一样兴旺起来。”杨天泉说。
同样是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农民找不到致富门路的岑阳镇蔡坞村,2014年,当地政府引导返乡创业的80后小伙吕海丰牵头成立了横峰燕辰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合作社已经建立了数千亩水果种植基地,种植葡萄、香梨、樱桃等多个品种。岑阳镇政府还提供景区特色交通服务,鼓励当地农民卖土特产、开农家乐,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蔡坞村村支书陈茂实说,从事旅游业的村民现在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朱虹在江西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江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省上下要把服务“三农”和促进绿色崛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功能提升、业态延伸和转型升级三大主题,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打响江西旅游扶贫的攻坚战。
精准扶贫潜力巨大
江西约有80%以上的旅游资源都集中于乡村,拥有125个中国传统村落、116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名镇、126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等,是江西旅游资源最丰富、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
据江西省旅游规划院测算,“十三五”期间,江西省大概有2000个贫困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约占该省贫困村总数的60%;该省具有旅游服务能力的贫困人口约有200万,约占该省贫困人口的73%,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帮助大约50万有旅游服务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
2015年,江西省安排了21个县开展旅游扶贫试点,每个县给予100万元扶贫资金,资金集中用于扶持试点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享旅游资源开发成果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以扶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为主,培植创造精准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实现新突破。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章康华认为,乡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创新,不是旅游和扶贫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加一大于二,两项工作结合起来有多方面综合效益。
据悉,2015年,江西扶贫已经交出了一份好的“成绩单”,减贫72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76万人降至20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12.6%降至5.7%,下降6.9个百分点。
“2016年是江西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年,乡村旅游对农村脱贫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不少贫困的农民家庭通过农家乐走上了致富路。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解决贫困问题。”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朱虹在2016江西“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