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要买最便宜的和最好的。中档的就是垃圾货,你背着是负担。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它是一位母亲教给孩子们的几条常识之一,这位母亲名叫裘丽琳。可能大家对这个人不是很熟悉,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京剧名家 “麒麟童” 周信芳的太太。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极端,但是由于最近刚好搬家,想起这句话顿时觉得:
说的太对了。
整理屋子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大量丢了可惜、带着又是负担的 “鸡肋物品”。比如逛街的时候赶上促销就贪便宜买来的衣服;网购的时候为了省运费凑单买下的小物件等等,我给这类物品起了一个统一的名字:
你以为以后会用上、但实际上永远用不上的东西。
搬家的时候,看着这些鸡肋就会纠结得要死。纠结过后便会安慰自己 “做人要简朴,不能乱扔东西,万一以后用得上呢?”。于是搬家的过程中又多了 3 个箱子。
“万一” 这个词真是害人不浅,就是因为这个 “万一”,我的生活中不知道多出了多少麻烦。有的时候我甚至会祈祷那些 “万一时刻” 赶快到来,不然那些东西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了。所以偶尔家里的电器出点故障,我反倒会很开心,上次凑单买的电阻丝终于派上用场啦。
经历了这么多次拧巴的瞬间,我终于决定把裘丽琳讲给孩子的道理纳入我的原则中去。如果说之前写的那篇《我的原则:花钱能搞定的事,就别浪费其他资源》讲的是如何认清成本,那么今天这个原则着重讲的是如何提升效率。
一、对事
其实裘丽琳的这句话说的是购物方面的应用,类似的道理应用到工作上其实就是一种极简主义:
只做最关键的事情,剩下的时间全都用来玩。
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里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 “杠铃原则”。也就是说,做事的时候,要把关注点放在两端,而中间的部分则尽量忽略。要么做最困难的事,要么就干脆什么也别做,使劲玩。
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有一些吹毛求疵的 “完美主义者”。他们看同事的报告,会先看标点符号等格式是否有错误,而不顾报告的整体内容;看对方的幻灯片,会先看字体大小,而不是整体效果。而且以此为傲,认为自己是个关注细节的人。
我并不反感这类人,只是觉得这么做很容易本末倒置。因为他们关注的点大多数就是无关紧要的鸡肋部分,等在这方面耗费完精力之后,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于打磨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呢?也许他们都精力充沛吧,反正我做不到关注整体的同时打磨细节。
苹果的软件设计师 Bruce Tognazzini 在文章中提到过,iPhone 设计过程就充分体现了 “要事优先” 的原则。
iPhone 刚刚问世的时候着实惊艳到了许多人,但是在最初的版本中,iPhone 可是连复制粘贴功能都没有的。原因就是因为乔布斯在开发过程中,只让少数最优秀的员工负责开发关键功能,至于那些细枝末节,让其他人随后改进就是。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则,很快检验自己是否把精力用在了最重要的事上。很简单,你只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时间玩就可以了。如果说你忙到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了,那十有八九你的精力分配有问题。不要说每件事都重要,那只说明每件事都不重要。
二、对人
如果说对待事物时,杠铃原则的两端是 “要事” 和 “玩乐”。那么对待他人时,杠铃两端可能就是 “生死相托” 和 “泛泛之交”。
这么说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自己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即便从纯粹功利的角度去考虑,也最好把注意力放在这两类人身上。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情,一种只能拜托绝对信得过的人,一种只是需要对方的举手之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