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昨两天,广州在北京路举行慈善嘉华年, 36个本土知名慈善组织及其品牌项目现场展示和筹款,上演广州市2016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暨“羊城慈善为民”系列活动中的重头戏。
虽然只是短短两天,但该活动吸引了上百万广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参与,充分展现广州行善做公益的良好氛围和雄厚实力。
文/广州日报记者谭秋明 实习生许晞
外国友人:广爱“好棒”“好有爱”
“好棒!好有爱!好喜欢!”美国人Allen在广州日报的广爱慈善基金的展位前和精灵小报童“聊”了很久,这一群小报童都是广爱社区的小业主。
Allen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到广州经商2年多,“我喜欢这里的美食,喜欢这里的人,你看,大家都这么热情。”Allen说,在国外,社区里举行的慈善嘉年华活动很常见,而在中国,他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慈善嘉年华,他一路走来买了7张慈善券。中了个钥匙圈,“中奖就是惊喜,无论大小,只要加入到你们当中,我就很开心。”
“小朋友很聪明,这样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公益心、这样的行动,真棒!”几个三年级的小报童,围着Allen用英语向他推销义卖品,把他逗乐了,他一再慷慨解囊。
在得悉广爱慈善基金主要从事重疾救助的公益慈善之后,Allen说:“这个救助对需要帮助的人很重要,贫病交加是最可怕的事,希望每个人都健康。”
来自澳大利亚的留学生Sabrina称看到本报报道之后,专门来“趁墟”,她说,在国外,孩子们从很小的年纪开始就从事各种公益慈善活动,而在广州,她看到孩子做公益的景象,非常惊喜,“这个城市充满了爱。”
爱心家长:做公益从娃娃抓起
“这样的机会很特别,也很难得。”家长陈女士连续两天带着儿子从番禺到广州参加本报的“清凉”慈善义卖活动,她说,虽然身处读屏时代,很多人认为不读报也能及时掌握各种资讯,但是她坚持和9岁的儿子每天一起读报,“通过读报纸教给他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面对信息爆炸,手足无措。”
在这次活动开放报名的第一天,她立即报上了名,“我很早就关注你们的‘广爱’公号。”她认为,让孩子来做小报童,是一个让孩子接触社会,认识慈善的良机,“慈善是一点一滴的累积,不一定是走进山区送钱送物才是慈善。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体,做力所能及的有益社会的事情,也是公益,这个观点是你们报纸教给我的,我也在教给我的孩子。”
练书法学“孝顺” “小霸王”懂感恩
“支持孩子学书法,反而自己有更大得益。”家长梁女士说,其女儿来自海珠区瀛洲小学,参加了这次2016“羊城慈善为民”行动书画慈善义卖活动,一家人一大早就从海珠区赶到北京路给孩子“捧场”。梁女士还说:“自从她学书法,接触了孝文化,对我们,对老人,对身边的朋友,都懂得感恩,懂得讲礼貌,不再是家里的小霸王。”
据该次书画义卖活动的发起方、广东省孝文化研究会负责人陈永华介绍,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颂和推广“孝”文化,该次活动获得了书画界的诸多知名人士的支持,他们创作并捐赠了3000多件书画作品参与活动,在活动现场,以1元底价的形式进行竞拍或认购,所得的善款用于孝文化在社区、校园等进行推广普及。
“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学书法,除了学写字,老师还会讲故事。”来自瀛洲小学六年级的简惠慈和简倩愉说,一边学写字,一边听故事,对一些孝道故事和传统礼仪有更深刻的记忆,“文化经典都是古文,大家认为很难记,但练书法让我们轻轻松松就记熟了,不用死记硬背。”
据悉,参与该次慈善嘉年华书画慈善义卖活动的知名书画家和小小书法家,年龄跨度达80岁,最小的12岁,最大的92岁。通过该次活动,广东省孝文化研究会等将整合调动社会资源,为社区送去5000份孝文化图书、3000份传统文化纪念品等。
优秀慈善项目
将获百万配捐
据了解,广州市2016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紧扣 “关爱贫困人口、助力攻坚脱贫”的主题,结合广州实际和文化特点,推出三大板块共19项重点行动,通过创新运动众筹、消费乐捐、冠名基金、月捐计划等形式,拓宽社会参与慈善的渠道,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保障民生中的积极作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举行的第二届广州市福彩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汇聚了24个优秀创新公益慈善项目,更新赛制之后,优秀项目将获得百万配捐。
据了解,该项目大赛为广州市2016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活动之一。
自今年4月份启动大赛报名以来,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申报参赛的项目达200多个,最终100个项目成功入围。入围项目在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募捐平台开展众筹,每个慈善项目只需筹齐1000个“人气”,每个人气不少于1元钱的捐赠,就可以得到广州市慈善会的项目资金配捐。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