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8日上午,青年恒好《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研讨会在北京恒源祥大厦圆满举行,参加此次研讨的专家学者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汉慧、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拴成等。
青年恒好《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4》发布以来,引起相关研究机构及公益组织的关注。该报告是中国首次发布的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旨在总结中国青年公益创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找出公益创业的问题,并研究相关解决方案。今年,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携手中国青年报社继续推出《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在完善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标准、基础评价指标的同时,进行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分类调查,在报告内容呈现上突出公益政策、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我们也希望借助慈善法出台的契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全国脱贫攻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的设立,搭建完善的公益创业体系,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公益创业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首先从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的比较入手,通过分析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的异同,提炼公益创业的特征指标。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之上,我们构建了五种主要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公益创业和社会企业:社会性、公益性、创新性、持续性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详细对比了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也具体的分析了公益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指导青年人解决公益创业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升公益创业成功率。
那么公益创业者怎样可以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呢,这需要公益创业者有正确价值观,能够将伟大且前瞻性的愿景与现实问题相结合;需对目标群体负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环境下持续通过创业来创造社会价值;更需要在物质资源和制度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为了既定的社会目标,不断发掘新机会,不断进行适应、学习和创新。总的来说,公益创业者需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修炼,才能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理念。
但任何组织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公益创业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公益创业在国内属于新兴的公益模式,国内尚未对其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处于一种游离状态,没有法律的保护,这种状态对于公益创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法律障碍。同时也造成社会公众对公益创业的认识有限或存在误解。由于公益创业在国内处于初步阶段,尽管近两年的发展趋势比较好,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社会公众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对于公益创业的好奇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引导,人们很难发现公益创业的优势和创新之处,即公益创业既可以像商业企业一样有偿提供产品和服务,更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由于认知有限,人们对于公益创业很容易形成一种误区。人们将公益创业与公益慈善等同起来,认为公益创业就和慈善一样,不应获取经济利益,更不应该进行利润的分配。只要公益创业明确表示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属于收费项目,公众变会对其产生怀疑和抵制。对于公益创业介于商业创业和慈善服务之间的定位,尚未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所以公益创业立法,能直接解决引导公益创业在社会公众认知等方面的根本问题。
在此次研讨会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公益创业在中国发展的解决方案与数据分析和总结,期待《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的正式发布。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