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在西安城东原——秦时称为“霸上”的地方,曾有神秘的吉祥仙子不时化作白鹿出没,后周平王东迁时,曾见此白鹿,“白鹿原”吉祥的名字由此诞生。如今,从西安市出发东行,随着地势的升高,独具汉唐式风格的思源学院随坡倚势出现在眼前,成为白鹿原上第一个民办高校的“吃螃蟹者”。更具深远意义的是,在思源学院的带动下,近年来,有6所民办学校陆续在此“安营扎寨”,一个颇具规模的民办大学城日渐形成,为这一方古老的土地带来新时代的教育福祉。 ——编者
“一个质朴的想法,涉足民办教育圈”
建校初期,周延波面临经费短缺、没有自有校舍、教学设施简陋等重重困难。然而,在白鹿原上建校的想法得到《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先生的肯定:“多年来,白鹿原上只有小学、中学,还没有一所大学,我代表白鹿原人民感谢你!”创业者的激情再次被点燃……
教育在线:身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师,在当时看来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职业,为什么选择创业投身民办教育?
周延波:我应该是在不知不觉中投身民办教育的。1992年我在西安交大工作时,有一次去河南某中学招生(选拔优秀生报考交大)。工作之余,一名中学老师说:“你别光考虑尖子生,也为这些落榜生想想办法吧。”随后,他将我带到学校外边的出租屋,那里住着百余名高考落榜生。因为当时不允许高中办高考补习班,学生们便偷偷请老师晚上来出租屋补课。有的考生都复习了四五年,竞技状态不佳,我感觉他们就是再复读下去,考大学也是没有希望的。有一个学生复读了三年,胡子留了四五寸长,二十出头的岁数看起来像四五十岁,并表示“考不上大学就不刮胡子”。
后来,那个长胡子学生的样子经常在我脑海中出现。为了让更多的落榜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94年我们成立了一所以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班和计算机短期培训班为主的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培训中心。
教育在线:后来培训中心为什么搬出了西安交大?
周延波:1998年,随着培训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内的办学条件已无法满足办学发展要求,好多学生是热切而来,却失望而归。另外,交大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自考生挤占教育资源也不太适合。后来,我们多次跑教育厅、多次去西安几所民办高校取经学习。当年7月1日,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与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培训中心联合创办了西安思源学院,当时名为西安思源科技培训学院,搬出了交大。
教育在线:随着《白鹿原》电影热映,很多人好奇它的地理位置。西安思源学院的学生就自豪地说:“就是我们脚下的这方土地。”当时为什么将校址选在白鹿原?建校之初这里又是什么样子?
周延波:新校址选择在白鹿原,也算是机缘巧合。1993年的夏末秋初,我有幸读到了陈忠实先生写的《白鹿原》。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感觉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对陈老更是心生敬佩。
“有多大校园,就能招来多少学生。”当时民办院校的发展形势很好,所以我们想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建校园。看中这片土地,是因为当时这是一个荒废的砖瓦窑,由于烧砖的缘故,土地不能再种庄稼,成了荒原。在此处建校的可行性,我征求了陈老的意见。当我坦陈了此意图后,陈老先没吭声,他点起一根雪茄,深吸了一口并深思了一会儿说:“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区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白鹿原上只有小学、中学,还没有一所大学,我代表白鹿原人民感谢你!”得到陈老的肯定,我们便开始动工。2000年,经过8个月挥汗如雨地施工建设,我们在这个荒地上完成了学校的一期建设工程,当年招收的新生达到5100人。
十余年躬耕:披荆斩棘,矢志不渝
经过十余年的奋斗,思源学院从建校前的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奇迹般地发展到占地1200亩、绿郁环绕、花团锦簇的花园式校园。由于原上没有城市供水管网和污水排放设施,学院自己搞起了中水利用,不但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而且解决了学院用水困难,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校园”
教育在线:昔日荒废的砖窑场,今日青春涌动的大学校园。在校史馆看到学校发展十年前后的对比照片,我震撼于你们在短时间内有如此飞跃的发展,此番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什么?
周延波:我们刚走出交大办学时,社会上已经有不少实力雄厚的民办高校,我们的起步明显晚了。西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育资源,而思源更是凝聚了很多交大优秀的退休教师,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模式等好多方面都有交大的“基因”渗透,被称为“小交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带来了良好的生源,2001年招生甚至达到了9800人。
教育在线:现在,教育国际化浪潮袭来,中外合作办学如火如荼。而你们刚刚成为专科院校的第二年,就开始和国外大学合作了,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
周延波: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比西方国家要落后些,我们要将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引入到思源,让学生足不出国就能领略国外先进的教育。所以,从2003年开始,我们和加拿大开展“3+0”项目,学生国内学习三年,不用出国,可以拿到学校的毕业证和加拿大莫哈克技术学院的毕业证。这个项目被评为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的重点示范项目。
此外,我们还和全球五大洲大概有30多所本科和专科层次院校签订了学分互认、委托培养这样一些合作项目。
教育在线: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了“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校有一套你参与编写的教材《创新人才培养》,并且作为了学生的必修课?
周延波:2002年时,有这样一句话提醒了我:“人人可以创新,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使一个人的创新潜能得以发现和提高。”那时,思源大部分都是自学考试的学生,正好缺乏一种生动活泼、开发创新智力的课程,所以,2004年,我们编写了这套创新思维与能力教材,并在校内普遍开设了创新课程。
为了在校园营造创新的氛围,每年四五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都会举办持续一周的创新文化节,到现在已经举办了九届。春暖花开的校园,涌动着学生最朝气活跃的思维,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并且,学校在经费上对学生们的创新给予支持,学生申报国家专利的申请费和代理费都由学校支付。目前已经有30多项师生专利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教育在线:2005年,思源和陈老合作举办了白鹿书院,这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及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周延波:书院建成后,陈老经常携文学界友人到书院交流,他同时也担任白鹿书院院长和思源学院文学院名誉院长。而后,思源大讲堂也随之开设。每个月都会有“大家”被请到原上来给学生们开讲座,像熊召政、张贤亮、丛维熙、袁刚明、马家骏、杨利伟等文化、艺术和科技名家大师都来学院进行过访问或走上过讲堂,其中一些人还被聘为思源学院的客座教授。这种文化渗透作用,营造了爱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深邃厚重。
新十年:“按部就班,创一流民办大学”
灞柳依依,滋水潺潺。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白鹿原滋养着这里的师生。“思源”凭借自己的特色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美誉度,发展态势良好。但周延波不满足于目前的发展,“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永立潮头,那就需要不断创新,原地踏步只能被市场淘汰。”他说,接下来要带领学院向一流民办大学进军。
教育在线:日前,民办教育竞争愈发激烈。未来如何打造思源独特的竞争优势?
周延波: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学生和家长需求办学。从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都要对进校一个月以内的新生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了解新生对学校管理、专业设置方面的意见,根据学生及家长的意见,结合市场需求并且与自身的资源配置相符调整设置专业。在今年诸多民办高校招生难的情况下,我们依据去年调查问卷调整的部分专业,今年招生情况很好,充分说明了依据市场的重要性。
教育在线:对于今后的发展,你有怎样的路线图?
周延波: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永立潮头,那就需要不断创新,原地踏步只能被市场淘汰。
未来,我们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向市场学习,向兄弟院校学习。学校领导班子也要形成学习型组织,进一步发扬民主管理,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办学思路,提高办学层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并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按部就班”,争取经过3—5年争取拿到硕士授予权。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