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富士康“血汗工厂”的官司充斥媒体。我关心基本事实。
据英国《星期日邮报》于2006年6月发表了一篇名为《iPod之城》的专题,曝光富士康工厂的内幕。迫于压力,苹果公司于8月18日公布了其针对供应商富士康劳工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富士康深圳工厂员工工作时间超过了行为准则的许可,已经过度超标;富士康深圳工厂员工劳动时间实际已超过了80小时;所有富士康工人的工资水平都符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有超过一半的员工工资超过最低标准。早已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目标仅仅是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实,依据中国《劳动法》规定,每日工时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时不超过44小时,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残酷而冷峻的现实,让我尤其怀念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是一位平民出身的资本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不仅成功地生产出T型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娱乐方式,将人们带入汽车新时代,而且还创造了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流水装配线,为整个工业界带来了伟大的变革。此外,他在自己的公司开创性地实行了最低日工资5美元的薪酬制度。这个报酬相当于当时技术工人正常工资的2倍。由此培养出一大批美国中产阶级,对整个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影响。福特远见卓识,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福特汽车,他果断选择通过提升雇员福利层次的方式,获得提升产品性价比的优势。
亨利·福特从来都是把商业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去把握的。他深刻地理解着自己的责任:“假如仅仅是出于对一己私利的考虑,我是不会要求改变现在事情的组织的方式的。如果从赚钱的角度看,那现存体系就足够好了,它已能给我很多钱。但是,我当前考虑的是为人民提供服务问题,现存体系并不能鼓励最佳服务,原因他鼓励每一种浪费。使很多人不能从服务中得到应有的报酬。”福特的胸襟和视野令人肃然起敬。他牢牢抓住为人民提供更多便利这个商业的根本,他果断选择通过提升雇员福利层次的方式,获得提升产品性价比的优势,从而致力于一个良性社会的建设。
公司在经济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办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加大经济活动中的科技、教育投入,在增加雇员福利的情况下,提高经济活动的生产率;而另外一种相反的办法则是,以盘剥夺雇员的各种劳动保障,人为压低他们的工资,放任自然环境的损害为代价,从而赢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被形象地称之为竞次战略(race to the bottom),即打到底线的竞争。没有哪一个企业家不知道劳工价格低是一个竞争优势,可是,那些世界级的企业家却从来不依赖这个所谓的比较优势。我们已经领略了亨利·福特的胸襟。日本上世纪60年代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但一大批世界级的企业家如盛田昭夫等却没有去挖空心思限制工资的上涨,而是借助这个机会提升劳动力质量,从而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使经济结构和民众生活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许多中国公司启用的却是竞次战略,纷纷把劳动报酬金可能降低,把劳动强度尽可能的提高。就是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富士康,也始终以能够达到当地的最低工资线为转移,尤其让人心凉。工资增长与经济高速增长的反向运动不幸成为中国的一道独特风景。在批评这种现实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许多公司从事贴牌生产,被固定在价值链上利润微薄的最底层。
罗技鼠标是贴牌生产的范本。这是瑞士与美国合资的一家鼠标制造商,生产工厂设在苏州。该公司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鼠标。罗技鼠标在美国的售价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中,罗技凭借品牌拿走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海外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工人工资、电力、交通、税收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公司的利润只有从这3美元中挤压。而电力、交通、税收、是有刚性的,公司便把利润的增减砝码全都压在了员工报酬的增减上。
大公司应该有所作为。大公司在所有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都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大公司的推动作用不是空泛的社会责任,而是通过企业成长,对股东、雇员、客户福利层次的大幅度提高。可是,当我们的大公司也纷纷挤向红海采用竞次战略时,经济增长不能带来国民素质的提升。
一股力量正在把中国经济拉向野蛮冷酷的原始资本主义。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没有办法不怀念亨利·福特。(删节版发表于广州日报)
■亨利·福特首创8小时工作制;
■福特汽车的员工,日薪(8小时工作)5美元,是当时整个行业平均水平两倍;
■建立福利组织--消费合作社,向工人低价销售一些生活用品;
福特5美元 点燃员工激情 “5 美元的伟大意义在于,福特公司重新定义了工业资本主义”福特是全世界第一家认识到以下一点的公司: 市场化的利益调节机制,不仅可以调节劳动力,而且可以调节全社会对于“人”的认识。[详细]
福特制的人性关怀 亨利·福特极为关注提高工人的工资,福特认为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对应着工资的增长。尽管在福特的身上资本家的色彩比慈善家浓厚,尽管老福特比工人赚得更多,但不能不承认,福特的5美元工资制确实给工人带来了实惠,也让公司获得了长足发展 | |
泰罗制和福特制
作者:蒲晓晔
流水作业线
福特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代表了传统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工业化时代的主题,就是追求更多的产量,创造更大的市场。对此,泰罗进行了理论上的创建,而福特采取了实践上的行动。
美国人喜欢做梦,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脍炙人口,传遍世界。但人们似乎不记得,老福特也曾做过梦,他的梦想,就是每一个自食其力的美国人都有一辆福特车,同他的家人一起在上帝的广袤土地上共享快乐时光。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创立了流水作业线。
老福特一直不承认他与泰罗制之间的关系,甚至说,他的灵感来自于芝加哥的屠宰厂,屠宰厂是把一个个“部件”依次卸下来,他则是把一个个部件装上去。但在实际上,如果没有泰罗倡导的标准化,如果没有甘特设计的控制图表,老福特的梦想只不过是梦想而已。正是泰罗制的广泛推行,为流水作业线提供了技术支撑。
1913年,亨利·福特运用当时企业推广泰罗制的技术成果,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不仅设计出完善的装配线和统一精确的通用零部件,还创造出依靠非熟练工人在中心装配线上使用通用零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依照“只需按工序将工具和人排列起来,以便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零配件的装配”(《福特自传》)的装配线工作原理,进一步降低了对工人手工技能的依赖,工人无须动脑思维就可以完成单一而简单的工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了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
由于福特制极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工业制成品被大量生产出来,尤其是花样百出的日用消费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