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答案与解析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C【解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A与B相矛盾;B错误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误解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一致的问题。
3C【解析】认为思维与存在一致的是可知论,否则便是不可知论。
4C【解析】哲学的党性问题是由哲学基本问题衍生出来的,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任何哲学家和哲学体系都可以划归为唯物主义阵营和唯心主义阵营中的一派,不存在超越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以外的哲学派别。
5C【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所以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的、总体的把握。是从整个人类知识角度而言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应该和具体科学的相区别。因此,A、B、D的表述均是正确的。
6C【解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也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7A【解析】哲学的两大派系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哲学两大派系的根本之点”在于对世界本质的不同回答,即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8C【解析】一元论的观点即世界是统一的,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
9B【解析】A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误解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C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是一般的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而具体科学则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D项,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虽然在爱因斯坦看来是他自己取得“决定性的进展”的原因,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二人的哲学是科学的。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BD【解析】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所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对整个世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文明的活的灵魂;C是错误的,哲学具有阶级性,在不同社会中体现不同阶级的利益。
2ABC【解析】思维和存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前提和基础。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一致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个方面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的错误在于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相割裂,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
3AD【解析】世界观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皆有之,哲学是世界观的高度概括。正确答案为A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的世界观,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此,B是错误的。对于C项,人生下来还不是社会中的人,没有实践,也就没有世界观。
4ABCD【解析】哲学是抽象的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综合和升华,所以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是社会变革的前导。
5BCD【解析】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接受科学世界观才会取得更大成就。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B【解析】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A【解析】本题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或意识。本题把“心”作为“天”,体现了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C【解析】本题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是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陆九渊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来自心的感觉、观念,因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4B【解析】客观唯心主义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创造者。本题中认为“理”(客观精神)是先于天地而存在,是天地的指导,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D【解析】史伯的说法肯定了物质的客观性,即以具体的物质当做世界的本原,同时也体现了矛盾统一的辩证法的思想。
6D【解析】本题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王弼所指的“道”是“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是客观精神的体现。
7B【解析】这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在探讨世界本原时提出来的。把“水”当做世界的本原,即把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8A【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如水、火等。B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和D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B【解析】本题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上帝造人,把上帝作为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把上帝作为万物的主宰,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10D【解析】唯物主义者都是一元论者,都坚持世界起源于物质,大部分唯物主义者都坚持可知论,因此A、B、C三项都是不正确的。对物质认识的不同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BC【解析】机械唯物主义是处于朴素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学说,是和当时科学发展的状况相联系的,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三个缺陷。D是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
2AC【解析】两种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不存在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折衷主义哲学,最终会滑向唯心主义的深渊,但在滑向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它总能归结为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
3AC【解析】A说明的问题是唯心主义有其深刻的根源,同时也对唯物论的产生有积极作用的;B是错误的,旧唯物主义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也是正确的,不能把问题简单化庸俗化;C,“聪明的唯物主义”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聪明的唯物论是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从“聪明的唯心主义”向“聪明的唯物主义”转化并不是自然而然的。
4AD【解析】A、D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以“心”作为解释一切的前提。B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是辩证法的观点。
5BC【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先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的,BC属于此种观点。A属于二元论的观点,D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及其时代性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A【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观点去理解人和世界的关系,从而在世界观上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2B【解析】社会实践是不可知论的最有力驳斥,人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了解和认识世界。认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和发展,思维本身并不能证明世界的可知性,而存在在哲学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A、C、D都不正确。
3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所以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不能统一的,前者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后者则是机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A是干扰项,B、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批判的对象。
4C【解析】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5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B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在于其实践性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BCD【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3A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相比较在哲学内容上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内容”上的特点,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4B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创立了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5A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科学的抽象概括,但不是自然科学的源泉。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终极真理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独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不是哲学的组成部分,与哲学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6ABC【解析】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同时又丰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ABC是正确的。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现代科技革命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也谈不上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取代。
7C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吸取了合理的有启发性的思想,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完美统一。
8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概念的把握。A是人本主义的一般的概念,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纯主观世界;B正确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特征;D项正确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这两个哲学派别的关系;科学主义是极端的,不支持人文科学;不能说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都是真理,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C是错误的。
9BD【解析】这一伟大变革体现在研究对象上,就是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是这一伟大变革在理论内容上的体现。关于世界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