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试题,第二部分为主观试题。客观试题60分,主观试题40分。满分1()()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指()。
A.2005~2010年
B.2006~2010年
C.2008~2013年
D.2007~2012年
2.国家税务总局1月17日正式宣布:全国各地将从今年2月1日起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清算。
A.财务状况
B.土地增值税
C.土地闲置
D.营业税
3.1月份,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发出通知,印发《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该试行明确规定如果出现()种情况公务员考核将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连续()年考核结果都为不称职者将被予以辞退。
A.42 B.43 C.53 D.52
4.1月19日,决定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改革方向的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有关金融改革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将在这次大会上得以定调和决策。
A.一 B.二 C.三 D.四
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6.格夫说:“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绝对的自由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这两种说法()。
A.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观
B.夸大了自由和权利,否定了纪律和义务
C.揭示了民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D.歪曲了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7.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除社会保险外,还包括()。
①社会救济②社会福利
③社会优抚④社会信贷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
B.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D.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1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干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干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
11.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表明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历史性活动
C.社会性活动
D.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12.中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3.社会福利是指()。
A.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
B.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的帮助和服务
C.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部分公民提供的帮助和服务
D.企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公民提供的帮助和服务
14.不同所有制的本质区别在于()
A.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不同
B.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不同
C.生产资料的使用权不同
D.剩余产品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在于()
A.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按劳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者共同占有剩余产品
D.有计划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
16.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是()
A.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存在着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化大生产
1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发展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消除民族差别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8.我国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着眼于()
A.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B.增大国有经济比重
C.建立新的工业基地
D.搞好全部国有企业
19.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后者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B.前者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后者不能向社会发行股票
C.前者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董事会,后者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经理层
D.前者的股份构成是货币资本,后者的股份构成是实物资本
20.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标准是()
A.是否符合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要求
B.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是否适合生产关系的要求
D.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要求
21.在我国,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体现着()。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D.权利和义务是没有区别的
22.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依据是()。
A.法律调整的效率
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C.法律规范的数量
D.法律调整后果
2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处分行为
D.民事侵权行为
24.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同属于()。
A.社会保险
B.社会保障
C.社会互助
D.慈善救济
25.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领导者是()。
A.社会精英
B.社会主人
C.社会公仆
D.社会栋梁
26.领导者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是()。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27.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是()。
A.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B.罚款
C.赔偿损失
D.责令停业停产
28.政府机构的设置根据是()。
A.党的决定
B.全国人大的决定
C.政府职能
D.国务院的决定
29.国家领导机关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常用公文种类是()。
A.决定B.指示 C.公告D.通告
30.通报的表达方式侧重于()。
A.叙事B.说理 C.说明D.说明、说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这就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到()
A.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B.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
C.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根本上反映广大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2.“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包括()。
A.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B.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
C.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
D.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
E.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3.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4.建设创新型国家主要是指()
A.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B.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C.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D.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B.改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C.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混合所有制
D.改造个体私有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6.以人为本必须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A.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B.发展经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的关系
C.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D.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