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 —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茶文化概述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茶文化概述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08/1/23 8:36:44  阅读[7999]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之所以成为文化,首先在于中国茶本身是一种素雅之物,圣洁之物。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是称颂茶是美木之最;四川民间的《吃茶歌》:“茶是山中灵芝草”,这是歌赞茶是百草之灵;苏武《次韵曹辅寄壑源试培新茶》:“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称许茶如人中之俊。以绿茶为例,那茶形的匀整娟秀,茶色的碧绿澄清,茶味的醇和鲜灵,茶香的清纯幽远,的确使人望一眼心醉,抿一口心清,可谓是一种很高的文化享受。难怪茶有香茗、玉茗、绿色王后等别名雅号,它真是当之无愧。

  其次,茶之所以成为文化,又在于饮茶是一种韵事,一种雅行。学贯中西的文化名人林语堂认为饮茶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人类发明。饮还促使茶馆进入人们的生活,相当于西方普通人常去咖啡馆。人们或者在家里饮茶,或者去茶馆饮茶;有自斟自饮的,也有与人共饮的;开会的时候喝茶,解决纠纷的时候也喝;早餐之前喝,午夜也喝,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华写他在龙井寺品茶的感受:“……估摸着壶里的叶正渐渐舒展着,就浅浅地斟了一半盏--一见那茶色么,只得袭用前人拈出的‘宛若新荷’几个字来形容;也心领了紫陶杯偏挂上一层素白釉子里儿那一番美意。等举着茶盏到唇边,略呷了呷,只觉得淡而且爽,木像铁观音那么浓,那么执重;再呷一呷,又感到润喉而且清腑,不同于祁红那样一落肚就暖了个周到随后,又细细呷了一呷,这才由心缝里渐渐渗出那么一种清醇微妙的感觉来——哪怕你是刚从万丈红尘里腾挪出半侧身子,心里头正窝着个打翻了的五味瓶,可你一脚跨进此时此地这情境中来,举盏三呷之后,也会觉得换了一挂肚肠似的;什么“涤浊扬清”、“回肠荡气”一类话头,早已丢了用场……何况窗下茶灶头的款款的沸声,檐前绿叶间的绵绵的情话,乃至那一潭的暖烟,满山的寒碧,已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儿地融进手掌心上这半盏清茶的几许氤氲里来了呢。”以上这文化界两代人的深切体验,把饮茶的深层文化品析得淋漓尽致。这哪里在饮茶,分明是在品尝人生的甘芳,历史文化的醇酒。

  由茶而带来的许多风流佳话,更增浓了茶的文化内涵。李白游湖北当阳玉泉山,赞形如手掌的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取润肌骨”,成为名人赞美名茶之肇端。白居易终生嗜茶,咏茶,以茶为诗者达66首;并认为茶是“穷通行止长相伴”的密友,自号“别茶人”(品茶能手)。刘禹锡在西山寺作客,从山僧采茶、炒茶、烹茶、品茶、咏成“斯须炒成满室香”的名句。皮日体与陆龟蒙就茶坞、茶人、茶舍、茶灶、茶鼎、茶瓯、煮茶等十咏茶事,洋洋八百言,蔚为大观。范仲淹颂武夷儿仙茶的名贵使“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嗓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并有“众人之浊我独清,于日之醉我可醒”的神奇功效。苏武以茶比墨,认为“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李清照夫妇以猜典饮茶为乐事,“每饮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面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陆游一生咏茶之诗达320多首,列历代咏茶诗人榜首。唐寅高卧东山,用司道泉煮东山茶,迷饮碧螺春。高濂每当春到江南,则倘佯西湖群山之中,取虎跑泉亲烹雨前龙井茶尝新,沈酣茶乡,竟月不归。徐渭常秉烛剪茶,用紫砂壶品饮,井吹奏《梅花三弄》助兴。郑板桥爱在隆茗凝神之际运思作画,并曾以“茅屋一间,新篁数竿”,“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题画寄意。曹雪芹对饮茶一往情深,在其巨著《红楼梦》120回中,写到茶事者达600多处,让茶香充溢红楼生活。古人有“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文”,看来是颇得茶文化与酒文化之会心的。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