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住宅建筑,经历了一个自身变革和仿汉式变革的演变过程。
一、"干栏"式船开屋
黎族传统居屋,是一种平面呈纵长方形,门口开在正面中间,屋盖和檐墙合而为一,利用木条、竹枝、藤条缚扎成斗圆拱形构架子,覆盖葵叶、茅草,用木条做柱、梁,外形象船,内部间隔象船舱的船形屋。其分两类,有"隆咩"和"隆闺",即楼居和地居两种。这种屋只有门,没有窗,"干栏"式住宅,以树积木,以居其上,古书称:"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近代黎族"干栏"蔌船形室出现了高栏和低栏并存现象,高栏底层离地面1.6-2米,上面住人,下养禽畜,一般建在有一定坡度的坡地,垂直等高线布置。底层形成横形空间,四周以木、竹栏围,平面布局已趋定型,一般由庭(晒台)、厅堂、卧房、杂用房等几部分组成,从山墙左侧入口,庭在最前面,有简易木梯上落,低栏的底层一般在离地面0.3-0.5米左右处铺一层厚竹片地板,一般建在平地上,底层不再圈养禽畜,其布局是从前面山墙左侧入口,作纵深方向布置,由前庭、居室和后部杂用房三部分组成。
二、地居式船形屋
黎族的地居式船形屋,直接在平地上建造。清末民初黎胞在长期定居的环境里,为节省材料,吸取汉族造床而睡,以避免地面湿气,逐渐将干栏式船形屋的栏脚去掉,直接在地面上建屋,这种地居式船形屋,也出现了船篷顶盖与金字顶盖并存现象,其顶盖两侧都是一直弯贴到地,顶盖与檐墙是合而为一的。其平面亦为纵长方形,一般由前廊和居室两部分组成,炉灶仍放在居室内。黎胞又吸取汉式居屋有墙檐的优点,将船篷顶盖和金字顶盖升高,使横向两面成为承重平衡的压力面,用编竹抹泥或竹条、木条竹笪、椰叶做成檐墙。金字顶与檐墙分离式地居船形屋,是黎族传统住宅向汉式住宅演变过渡的形式。
三、仿汉式金字屋
本世纪初期,黎族同胞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住宅已基本上依照当地汉族住宅形式,改建成金字顶屋。建国后,黎族各支系都普遍加速了住宅仿汉式改革的进程,出现了不少仿汉式住宅为主的黎族新村。黎族的仿汉式金字顶,按其结构、材料等的不同,可分茅屋、砖瓦屋和石瓦屋三种类型。茅屋平面呈横长方形,进深4-5米,悬山式金字顶,顶坡度为四分之一米高,前后檐约高1.5-1.8米,泥墙茅顶,有单开间、双开间、三开间、四开间、院子式。砖瓦屋有单开月字形和多开间长方形两种。石瓦屋四周砌块石墙三开间,也有建成院子式的,各开间用举架式金字架。这是黎族传统住宅仿汉式演变后建造的新型仿汉式住宅。近年来,随着海南的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旧有的各种传统式和仿汉式住宅,已不能满足今天黎胞的生活需要,继续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他们先后兴建一批完全汉式的砖瓦屋和小楼房,住宅建筑脱离了原始形式,逐步实现汉式砖瓦或钢筋水泥结构,宽敞明亮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