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美食 —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大众高级工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大众高级工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08/3/29 10:54:39  阅读[7440]
 我国要实现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人才以及高技能操作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人才可以高薪聘请,但是高技能操作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多,主要依靠我们立足自身,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

  目前我国技工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层次。高技能操作人才不同于普通工人之处在于,其拥有专门技术能够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所以在企业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从国家的角度讲,高技能操作人才也是中国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高技能操作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入世以来,国内企业又面临着与跨国企业的激烈竞争,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但是原有工人的技术素质明显与生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一届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洽谈会上,近百个与机械设计、热能相关的高技能操作人才岗位无人问津。四川某企业开出年薪30万元的高价招聘高技能操作人才,却未能如愿。江苏昆山的一些企业喊出“年薪28万聘请高级电焊工”的口号,依然良将难求。而即使在装备制造业实力颇为雄厚的上海市,目前高技能操作人才总数的比例也只有6.2%。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比例仅为5%。吉林省的高级工比例约为7%,一汽集团的高级工比例约为13%。而在西方国家中,高级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通常要超过35%,中级工占50%左右,初级工占15%。一些企业老总说:“现在找一个高级工比找一个工程师还难!”

  目前技工年龄老化现象严重,绝大多数已人到中年,年轻人中愿意当生产工人的越来越少。某些行业的高级技工,比如汽车钣金工、司钻、焊工、采油工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技工学校越来越少,生源也越来越紧缺。有的工业企业一提引进人才,非得大学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才行。以前科技人才断层,我们弥补了好多年还没有全部补上来,现在不能再造成高技能操作人才的断层了。

  四大方面问题造成了高技能操作人才短缺

  首先,传统的人才观和用人结构制约了技能人才的成长。

  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使高技能操作人才在社会上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更有甚者,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一度把当工人学技能视为没出息。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导致许多青年人不愿意当工人,更不愿意学技术。

  其次,目前的教育体制存在偏差。

  1996年5月15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是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得不到重视,社会、家庭鼓励孩子们都去考大学、学管理、搞科研,当社会精英,大学中也很少有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的学校。由于现行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导致现在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企业急需的高技能操作人才匮乏,形成了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矛盾。

  其三,国家、社会、企业对职业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往往只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更不注重对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应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5%~2%,但实际上据对上海、北京机械行业调查,仅占职工工资总额的0.7%。机械行业近几年在改革中,有的企业认为职业教育是社会职能,企业不办学校了,许多单位把技工学校撤了。国家劳动部门又没有培训机械工业职工的专门机构,机械工业职工技能培训的任务就无人承担了。

  其四,技能人才的待遇偏低。

  有些单位把技术工人的劳动等同于简单劳动或低级劳动,即使成了高技能操作人才,在工资、福利、住房等待遇上,也常常不如一般管理人员。劳动力市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仅为0.7万~1万元,在北京的工人技师也只有1.5万~1.8万元,使技术工人职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亟待制定培养高技能操作人才的激励政策

  ——增加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比例,提高教育经费中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费用比例。相关部门应对教育经费定期检查监督。

  ——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专业技术学校,培养一些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企业急需的高技能操作人才。

  ——规划性地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技能竞赛,以形成良好氛围,带动全社会关注高技能人才。

  ——提高高技能操作人才的社会地位,其职称待遇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待遇趋同。在社会福利的相关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例如达到一定层级的高技能操作人才,可以凭证减免看电影、健身、图书馆等费用。

  要规范统一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层级标准,形成一个具体、准确、客观、权威、体系化的国家标准,给一线工人提供奋斗目标和成长阶梯。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