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 — 农村教育硕士渐受青睐 记者打探
农村教育硕士渐受青睐 记者打探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08/8/20 14:44:28  阅读[769]

  10月22~23日,省教育厅在河南师范大学举办2008年河南省农村教育硕士供需见面会。会上,来自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的150多名获得农村教育硕士推荐资格的08届本科优秀毕业生,与来自全省的国家级、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的用人单位接触洽谈,最终有75人成功签约。这些签约学生明年毕业以后,就可以分赴签约地学校教育一线直接上班了。

  据悉,此项政策由教育部制定,在我省已实施3年。第一届农村教育硕士今年已有多数完成论文答辩,取得了农村教育硕士学位证书。

  那么,农村教育硕士是怎么回事?此项政策的意义何在?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如何看待这一政策?记者就这些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大学生签约农村教育硕士

  据了解,此项政策是根据教育部2004年启动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结合我省实际实施的。项目参与者一方是国家级、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的教育部门,一方是大学推荐的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我省只有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两所院校具有农村教育硕士生的推荐和培养资格。

  在10月22日、23日举行的供需见面会上,来自我省部分国家级、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教育局主管此项工作的有关领导、有关学校的负责人,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推荐的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聚集在一起。经过双向选择,有75名大学生现场签订了供需协议,其中河南大学30人、河南师范大学45人。

  据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尹洪斌介绍,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模式最初两年实施的是“1+1+1+2”,即签约成功的大学毕业生先到签约单位工作一年,然后回校脱产学习一年,接着再返回原单位边工作边学习一年,在该学年结束前,学生如果通过论文答辩,即可取得学位和学历,然后再继续工作两年,直到协议期满。

  从去年开始,培养模式改为“3+1+1”,即前3年在农村学校任教,第4年回到培养学校脱产学习研究生课程,第5年再回任教学校边工作边学习,同时完成硕士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后正式毕业。5年协议期结束后,政策上鼓励学生在原任教学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但并非限制性条件,学生也可以申请离开,另谋职业。

  农村教育硕士渐受青睐

  记者了解到,农村教育硕士起初并不太受大学生的青睐,随着近几年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才日益火爆起来。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04级李洁同学说:“现在就业竞争挺厉害的,考研究生把握不大,家里也想让自己早点工作。教育工作比较稳定,比较适合女孩子干。”

  “竞争相当激烈,我们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全年级200人,有二三十人申请农村教育硕士,只有5人获得学院的推荐资格,并最终在见面会上签约成功,我被签到鲁山一高。”孙东亮同学说,按要求,全校15个师范专业每个专业有3个推荐指标,推荐5人,但因个别专业用人单位不需要,所以,汉语言文学推荐的5个全部获签成功。

  问及申请农村教育硕士的原因,孙东亮说,现在就业压力较大,即使考上研究生,毕业以后也不好找工作,必须继续读博,毕业后才有可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而硕士、博士全部读下来,至少也需要6年,上学时间太长。

  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硕士到农村教育一线任教,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而这些农村教育硕士的出色表现,更是得到了广大师生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第一年,省教育厅下派4名农村教育硕士,我们全部接收,第二年我们签约13人,今年签约15人。这些学生工作态度较好,时间观念也很强,他们任教的班级,成绩明显高于其他老师。”鲁山县教育局副局长王运生说,其中,除引进的农村教育硕士自身素质高外,地方学校的传帮带也起了重要作用。

  王运生说,凡是引进的农村教育硕士,县里都保证安排好、帮助好,使他们有岗有位有编、有吃有住有穿,工作顺利不想家。唯一的不足是学生经验不足,到岗后不能马上进入角色,需要锻炼。还有个别同学有“熬时间”的想法,进取心不强,认为自己在学校工作几年,毕业时学校就会鉴定得比较好。

  谈到农村教育硕士5年协议期结束后会不会离开,王运生说,即使走了,他们也已经打造成才,到其他地方照样可以发挥作用。“起码5年期间,他们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接收单位应该心胸开阔一点儿。”

  但也有一些县认为,农村教育硕士支援贫困农村教育事业,对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件好事,但中学老师一般一个萝卜一个坑,学生脱产学习期间,还要找老师代课,比较麻烦。

  “这项计划是教育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高校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去建功立业、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很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大学生到艰苦的地方、到农村去接受锻炼、健康成长、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得到了农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以及承办该计划的高等学校等多方面的肯定和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去完善,使其在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尹洪斌说。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