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大四学生王语燕(化名)走进设在复旦大学的考场。她的目标是读研后能找份更好的工作。而本应同时出现在考场的同济大学大四学生小陈,却悄然选择了放弃,因为半个月前一家不错的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报考上海高校的考生达到105900余人,比去年增加9.8%,而与此同时,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弃考人数大约会在15%左右。
【赶考族】
希望读研增加就业砝码
虽说准备得已经很充分,王语燕考前仍然显得有点紧张:“我报考的是复旦,竞争肯定很激烈。”前天,王语燕电话里向记者回顾几个月来的备考路,“确实很累,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人也变得不修边幅,瘦了好几斤。”对于支撑自己备考的动力,王语燕毫不讳言:“说为了深造是假的,就是现在工作不好找,想读了研,工作能好找些。”她认为,身边大多数“考友”都是这么想的。
“考试前几天,我还投了几份简历。”王语燕在备考中也并非那么专一,考虑到有落榜的危险,她打算考试一结束,就开始准备面试、招聘会。“说到底,不管毕业后是读研还是就业,都是为了两个字:工作。”
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华东师大研招办负责人坦言,考研已成了大四学生诸多毕业出路中的一个选择。“有的为了一张文凭,有的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有的甚至是为了逃避就业。”
【弃考族】
就业成弃考主因
同济大学大四学生小陈原本报名考研,但半个月前,他拿到了某家跨国企业的录用通知,小陈不加思索放弃了考研。“反正本来考研也是想以后工作能好找些,既然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那不如马上就抓住。”
本市某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小王原准备报考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最近,她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实习,虽然没有留下的把握,但她还是决心放弃考研。她的理由很简单:怕三年后未必找得到好工作。
考研场上的“逃兵”不少,据了解,近几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每年弃考的人数大约在15%左右。一位长期从事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老师则表示,近几年弃考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还在于就业的巨大压力,许多毕业生甚至已获得了保研资格,拿到心仪企业的录用通知后还是选择放弃。他给出的一组报考数据显示,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报考人数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而文科类、基础学科专业报考人数则呈逐年递减趋势。
考和不考都非万试万灵的妙药
同济大学研一学生小程说,当初因为工作不好找而选择读研。读了一年后,她发现硕士阶段的学习大多是以学方法、写论文为主,和本科学习有很大不同。现在,她在课外尽可能地通过实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避免将来研究生毕业后又面临工作难题。她认为,“不要以为升级为研究生就有了绝对的优势,高学历是陪衬,真实能力才最重要。”
对于一些考生的弃考行为,沪上高校负责研究生招生的老师表示理解:“考研要量力而行,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还是以就业为先。其次,考研不一定能规避就业风险,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未必会和现在一样,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