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深对接的特点将是创意式的合作。在动漫产业、一些科研机构、金融服务业方面,深圳与东莞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推行的模式可以是,深圳孵化器孵化科技,然后东莞以高技术含量的制造完成整个体系的建设,加以推广。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科协副主席张克科谈莞深对接
东莞的企业主要为外资企业服务,和惠州的内源经济联系无法密切。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东莞企业必定向内需靠拢。推动两地一体化首先要解决“交通瓶颈”。有了莞惠城际高速等基础交通建设,两地的人员往来才会增加。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东莞特约研究员林江谈莞惠对接
惠州与深圳已在发展两个市级产业转移园。深圳的低端制造业企业在数年内一直向惠州转移,这种趋势仍在继续。而这种转移,为惠州的工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基础。
——林江谈深惠对接
莞深惠“一体化”是形成珠江口东岸地区发展的战略方向。然而三座已经具备各自发展模式的城市,如何实现规划定位上的和谐共赢?在产业发展上各有千秋的三座城市,如何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昨日,本报记者继续问计学者,对《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进行解读。
2008年9月30日,第四届东莞动漫节开幕。学者认为东莞与深圳在动漫产业等方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谈东莞
城市定位之东莞:
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和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
充分发挥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
东莞时报:在“一体化”框架之前,学者们总是以受广深两地挤压来形容东莞的处境。东莞借由广深形成了“洼地”效应,发展了自己的现代制造业,但也受到了人才、资源的种种瓶颈。现在明确的城市定位,会不会给东莞带来发展契机?
于丽敏(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东莞的定位清晰,而且非常清醒。东莞需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就足以形成与深圳和惠州的差异化竞争,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又能得到深圳龙头的辐射和惠州的支持。
东莞时报:三地发展有合作关系,也必然有竞争关系,比如三者都重视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这之间必然出现竞争,那么东莞怎样处理这种合作中带竞争的关系,而且保持不出现裂痕?
林江:三地虽有相似的产业结构,但东莞相较深圳、惠州已经有很大不同。深圳已经在转变产业结构,主要做自由品牌和服务业。东莞的主流优势仍然在加工制造业,这之间的恶性竞争会减少,而惠州和东莞在大的方向上,也不会有太多恶性竞争的可能。因为惠州主要以大型的工业企业为主,比如石化产业基地、天然气、港口贸易等都是基础性工业,很少在中小型项目方面有建树,与东莞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一体化”应由市场力量推动
东莞时报:深圳作为珠江口东岸的龙头,对于东莞有着辐射作用,这种辐射作用怎样去体现,依靠什么?东莞又怎样把握?
于丽敏:应该说,这种辐射已经通过市场给了东莞答案。比如深圳华为在东莞的发展。深圳的土地、资源瓶颈决定了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必须在离珠三角不远的地方拓展其空间。而东莞的工业配套能力也为深圳研发能力提供了配套基础。
张克科:莞深合作已经有基础。比如凤岗镇和深圳龙岗区之间的融合,基本上分不出两地来。双方在文化、社会和心理层面都有发展基础,“一体化”方面,政府要做的是在重大项目上进行协调,而真正推动合作的应是市场的力量。两地产业发展的合作或竞争都可以通过市场顺势而为,即使偶有竞争,也可以通过市场解决。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