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用户来说,Google翻译带来的远远不止是一部“电子词典”,它使得用户能用中文来检索外文特别是英文资源,让中文与外文互联网世界的距离更近。虽然翻译效果现在比金山快译强不了多少,但随着技术和翻译数据库的不断升级,这种方式能让质量不断提升。笨,但是有效,基于Google“海纳互联网信息”的思路,这种翻译方式具备“一力破十慧”的威力。网易的“有道词典”在技术上与Google套路相似,但它有桌面端,而且只能算是“金山词霸”类产品而已。
随着Web 2.0对互联网使用者大集合效应的产生,互联网翻译在2006年末迎来了一个奇特的“变种”,那就是张雷的“译言”。因为目前所有翻译工具的效果都不尽理想,张雷萌发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将那些英文熟练的人联合起来,将网上的英文优秀资源人工翻译出来?2006年底,张雷以此思想建起了自己的翻译博客,并在2007年初正式推出译言网站。在网站上,聚集起来的普通翻译者们可以凭喜好选择外文资源,并手工翻译美化成中文提交,这些翻译者被形象地称为“人肉翻译机”。在智能翻译质量太低的现状下,“人肉翻译”是一种比较好的权宜之计,而这种将优秀外文资料“蚂蚁搬家”成中文的历程看似艰巨,却因为网站“社区集合”的方式产生了很大的趣味性,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翻译者投身其中,做“有意义的事”。
微软一直奉行其稳健的“技术投资”风格,什么技术都涉猎,但投入都不多,互联网翻译也是如此。与Google翻译捆绑搜索的战略相似,微软也将其翻译捆绑自己的优势领域,那就是IM软件MSN。今年2月,微软机器翻译研究团队推出了一个MSN翻译机器人——千万别小瞧这个小家伙,它为互联网翻译的应用打开了一个新窗口。添加这个机器人做好友,你对他说的中文就会在它的回应里变成英文,不仅如此,如果你在与一个美国人进行MSN聊天,只要将它加入进去,就能将你的中文转换成英文显示在美国人眼里,反之亦然。它的意义在于,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对人,翻译机器只在其中帮你沟通,而不像其他产品是人与工具进行交互。在微软新推出的IE 8中,只需要在网页里点击右键,就能方便地实现网页翻译。
词典电子化、搜索排优化、社区化、应用化……只要是眼界深远的互联网公司,没有谁会甘心错过“翻译”这个充满希望的技术,而它一旦真实“量产化”,对世界的影响将不亚于其它任何一项底层技术。
一旦互联网高质量智能翻译得以实现,各个国家天然形成的互联网文化壁垒将不再坚硬,用户得以大大减少浏览其他语言的障碍,直接接收并参与到全球的信息互动之中。
在全球化的演进中,产品、资金、服务三要素缺一不可。前两种要素已经有了强大的基础,而一旦“服务”一环加上“互联网翻译”这颗重磅砝码,整个全球化的车轮将加速向前滚动。互联网翻译的产生与应用,首先将服务于那些有“语言障碍”的用户,降低沟通的门槛,帮助他们摈弃麻烦的翻译,与全球的买家、卖家进行更加深入的直面互动。在互联网已经普及到三级城市以下地区的背景下,智能翻译会带动更多更底层用户参与到全球化中来,这意味着更多的货品提供者能加入互联网的世界,也意味着更多的货品需求者有了更加广泛的选择范围——前者丰富了全球化中更加本地化的产品列表,后者则使得更多的资金得以累积充填入场,三个要素循环,并最终形成更加普及与彻底的全球化。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方便的沟通,个人与小公司成功的机会更大,因他们摆出来的货架能被全球的消费者搜索到,他们的言论也才能真正被世界所看到。也许到了此时,个人权力的放大才真正能做到弗里德曼所说的“与跨国公司竞争”,“英特耐特”也才会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