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代科技,在化学、医药、数学、天文历法、航海造船、印刷出版和建筑诸方面,都为祖国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
东晋时期,句容(当时属于南京地区)人葛洪,从炼丹的过程中接触和研究了物质变化的规律,他明确指出煅烧红丹可以游离分解出水银,总结出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一百多年后,隐居在句容茅山的陶弘景,在修道炼丹中又发现用水银和其他金属组成的合金可以镀金镀银;发现了区别硝石和芒硝的方法,为后世发明火药打下了基础,又最先记述了我国古代炼钢的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炼钢技术上的重大成就。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研究了我国古代炼丹术的资料之后,在《古代科学家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对我国古代炼丹术的高度评价。他指出,约从公元七百年开始,中国的炼丹术就对阿拉伯产生极大影响,西方化学鼻祖培根也曾受到这一影响,从而促进了西方早期化学的发展。
在医药学方面,葛洪通过长期实践和刻苦钻研,已能认识天花和结核病等多种传染病。陶弘景则在药物学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编著的《本草经集注》,对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加以校注,增收新药一倍,共收本草药物达七百三十种,具体规定了丸、散、膏、丹、汤、酒的制作过程,在我国药物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分类法,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一直沿用了千余年之久。
在数学方面,宋齐时代的大数学家祖冲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圆周率的约率和密率,密率值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世界上一些科学家建议把这一密率命名为“祖率“。他的重要数学著作《缀述》,直到唐代还被当时的国立大学用作学习数学的教科书,可惜今已失传。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刘宋时何承天的《元嘉历》更为准确。到了明代,天文学又有所发展,在南京北极阁建造的观象台,是我国当时设备比较完善的一座天文台,比世界闻名的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建成于1670年)还要早二百八十五年。1928年,在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倡导和筹划下,在此改设气象台,延续至今。
在航海造船方面,南京也发达较早。早在孙吴时期,南京就能造出长有二十多丈、载重千吨的舰船,组成远洋船队驶往东南亚和朝鲜半岛,公元230年还曾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到了明代,南京航海造船业又有较大发展,成为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基地。
在印刷出版方面,南朝时南京已经造出精美的纸张。北宋以后,印刷业在建康渐渐兴起。明初,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而且是印刷出版的中心。除了强大的官营印刷业,南京民间的雕版印刷业亦很兴盛。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万历六年(1578年)写成《本草纲目》,十二年后,该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就是在南京首次出版的。除黑白制版外,明代中期南京还兴起木版水印的彩色套印技术,即所谓“饾版印刷。“饾版”印刷的代表作是 《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部彩色套印作品,在我国的印刷技术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
南京古代建筑艺术,在六朝时已达到很高水平,并传到海外,在日本称为“梁式建筑”。在历经毁城之后,现在南京已见不到精美的六朝建筑。但在日本,留存的“梁式建筑”则一律定为国宝级文物。明代南京城、明孝陵、无梁殿等建筑物,至今被公认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当时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大报恩寺塔,则引起永乐年间一百多国商人、传教士的叹服,“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陶庵梦忆》)他们认为大报恩寺塔是中古时期建筑奇迹之一。可惜宝塔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现在只能从出土的琉璃构件来领略它的精美了。
南京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筑史上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产生(1912~1919)、转型(1919~1927)、鼎盛(1927~1937)、停滞(1937~1945)和恢复(1945~1949)五期,从中可以看出民国建筑经历了由模仿(或称作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或称作融汇创新)的发展轨迹。
南京民国建筑粗分的话,主要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建筑三大类。细分的话,可以分为八大类:一是政治、军事机关;二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机构;三是市政、交通、电信部门;四是工商、金融、服务、娱乐、休憩场所;五是驻华使领馆;六是监狱;七是官邸、别墅、民居;八是陵墓以及纪念性建筑。南京民国建筑数量众多,据统计,现存的民国建筑尚有1000余处,代表性的有中山陵、总统府等等,这些建筑流派纷呈,造型独特,风格各异,代表了民国时期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来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
编辑:微风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