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 — 富士康:世界顶尖企业从深圳起步
富士康:世界顶尖企业从深圳起步
来源:北京网    更新时间:2008/2/23 15:34:54  阅读[779]

全球员工超过60万人,深圳基地员工37万人。总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大陆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总销售收入的一半。

    从1996年的25亿元为基点,富士康又开始腾飞,异乎寻常地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10年,颠覆了企业扩张的“天花板”理论。

    它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厂商并连续8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强排行榜从2002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陆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自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2003年起,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强,2005年跻身全球500强。

    它,就是总部设在深圳的富士康科技集团。

    从刚来深圳的一个来料加工小厂,到世界顶尖企业,富士康只用近20年的时间。专家认为,富士康的成功,是与深圳这块创业热土的支持、抓住国际机遇以及独特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理念等等因素密不可分。

富士康独创CMMS模式

    1974年,郭台铭与几位朋友合办“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承接来自外国的塑料零件订单,注册资本只有7.5万元,用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开发完成计算机连接器。

    1988年,鸿海在深圳西乡开办了仅有百十个人的工厂,这家名叫“富士康海洋精密计算机插件厂”的企业,是富士康集团的第一个制造“根据地”,也是今天名扬世界的富士康科技集团的起点。

    如果从富士康的业务领域来看,除计算机连接器外,富士康都是后来者。例如,1995年富士康进入计算机机壳业务,1996年进入“准系统”业务,1999年底进入数码产品连锁经营业务,2000年进入手机业务,2001年进入笔记本计算机业务,2005年进入汽车电子零组件业务和数字内容业务,2006年进入数码相机业务。从1996年起每年以超过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终成企业巨无霸。

    专家认为,在产品的认知和敏感度方面,富士康无疑具有超乎寻常的理解力和对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富士康顺势而为,充分发挥祖国大陆的资源和优势,引领了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潮流。只有在祖国大陆幅员辽阔、劳动力资源丰沛的条件下,才能成就富士康这样的企业。

    其次是对制造业的深刻理解。富士康独创的CMMS模式,是对制造业的独到诠释,包含了对制造业出神入化的智慧结晶。正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富士康才能从小小的连接器开始,倾力打造出最基础的模具竞争力,一步步厚积薄发,一举攻占6C产业高地。

 

    富士康的企业文化

    人,是企业经营的要素。集团总裁郭台铭认为,企业文化是富士康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员工的眼中,富士康不仅是企业也是一所学校富士康不仅仅只经营产品也同时经营人才。富士康企业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富士康所归纳所推行的都是直白易懂的道理。

    第一是辛勤工作的文化。富士康自1988年投资大陆以来,创造了“融合、责任、进步”的公司从业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通过集团全体员工勤奋努力,在共同工作、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

    富士康的员工在从普通员工到优秀管理者的过程中,可以说无一例外地走着一条天道酬勤的职业晋升道路。

    第二是负责任的文化。富士康怎样才能本地化、本土化?怎样才能让公司的人才负起责任?集团各单位的主管不但要带属下做教他们做训练他们做还要放手让他们做。

    第三是团结合作并且资源共享的文化。之所以确定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单个人再优秀,如果不懂得团结协作,最终也只能是草莽英雄,无法使整个部门或企业获得真正的成功。

    第四是有贡献就有所得,也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企业文化。为实践和体现公司这一文化,富士康先后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力求打造“安康、稳定、发展”的幸福企业。最终达到“幸福富士康,和谐全社会”。

    据介绍,目前集团对录用的人才进行内部培训、学历晋升、海外历练等各种重点历练培养机会,并实施1-3-8留才工程,已连续7年为公司重要岗位员工分配住房。

    富士康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一方面缘于制度约束另一方面是员工巨大的发展空间。富士康有一套完整的“选才、育人、用才、留才”制度。一方面对国内投资项目进行开发处理另一方面派优秀干部到海外开疆拓土进行设厂、管理、技术、研发、服务支持等,使大量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为了使既定的策略得以实施,集团设立了一些常设教育和培训机构,专门用来培养适应公司发展的可需之才,使本土干部能较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在深圳常设华南互联网培训学院(与Cisco Systems合作)、海外人员外语培训中心和集团信息科技培训基地。

    如今,富士康不但能向国外输出技术更不断将苏格兰、爱尔兰、捷克等地的大学生招募到深圳龙华进行培养从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细致入微的训练。

    正是这些层次不同、要求严格而又浸透了富士康集团丰富文化内涵的培训教育,造就了富士康人的爱公司、爱行业、团结互助、拼搏敬业的精神,才让富士康敢于挑战梦想并创造了富士康集团的增长神话。

 

    成功得益于深圳宽容失败、鼓励成功的文化

    谈及成功,郭台铭满怀感情地谈到深圳。因为富士康几乎与深圳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深圳市台办的老领导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郭台铭刚踏上深圳这片充满机会的土地时,市台办负责人带着他去会见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一次又一次到宝安和龙岗等地去寻找土地,一次又一次地在关外乡镇崎岖小路上穿行,富士康与深圳共同经历了当初创业的艰辛。

    1988年,在多次考察后,郭台铭终于决定在宝安区西乡黄田村建立了鸿海精密(深圳)有限公司,生产计算机周边接插件。就是在黄田村的这个小企业,郭台铭找到了他的梦工场和着力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台湾企业界掀起了以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第二波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此时的富士康已经在大陆积累了一定的实力,拥有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开始了从梦想到现实的飞跃。

    郭台铭说,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融合。在深圳,你不会因为我是个台湾人而觉得好奇,也不会因为他是湖南人、北京人或者山西人而有所排斥。这种移民文化,对一个科技企业的发展很关键,它容易吸收创新的东西,不墨守成规,很容易接受外来新生事物。富士康在深圳发展,就得益于这种宽容失败、鼓励成功的深圳文化。

    郭台铭曾说:“富士康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能力面对全球性自由竞争。这当中,就要特别感谢深圳市政府及本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我们企业的巨大支持。”

    是的,自从郭台铭来深圳的那一天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给予富士康极大的关怀。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去富士康视察。广东省、深圳市的多位领导都曾到富士康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碰到的难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时间就是利润,就是生命。2001年1月12日,深圳海关急富士康之所急,与之合作创造了以计算机联网方式来监管IT企业的进口货物。试点是从富士康旗下的鸿富锦保锐工厂开始,企业在网上办理政府审批和海关报关等业务,海关通过互连网上信息平台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工贸易企业、运输公司计算机联网,在网上直接办理加工贸易企业的备案、报关报核等手续。

 

    富士康慈善捐款近10亿元

    当2008年春节南方遭遇冰雪灾害时,富士康拿出亿元招待留深过节的员工。

    富士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就是“负责任”,这个“负责任”体现在慈善义举上。多年来,富士康以“播种爱心、善尽责任、和谐社会”为宗旨,不断启动以“助老、助学、助残、助困、助洁”为内容的系列爱心活动,忠实履行企业公民的角色。

    郭台铭祖籍山西晋城。太原理工大学百年华诞时,他捐款500万元,设立了“富士康”奖学奖教基金,并从2001年起,连续10年,每年度出资100万元人民币在山西设立“富士康”奖学金。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富士康在山西捐建桥梁、图书馆、引水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为了长远帮助家乡发展,他在家乡开办了山西省第一座精密模具工厂和一所培训学校。

    在富士康总部所在地深圳,他给龙华医院捐赠700万元和一辆救护车以及一批医疗设备,给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捐2000万元;在清华、复旦等大学,富士康捐资设立教育基金,总额达到3000万元……富士康的一位工作人员曾统计过一份捐款清单,这些年来富士康集团慈善捐赠近10亿元人民币其中郭台铭的个人捐款数超过4亿元。

    如今 (责任编辑:城市网)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