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建议
市民叶志良提出了九条意见:
一、尽快摸清我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养老需求,为规划建设养老福利服务设施提供准备。
二、建议把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设施纳入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鼓励开发商加大对养老设施的投入。
三、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
四、改善财政拨付方式。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措施,将民办养老机构一并纳入政府支持范围,促进老年福利事业发展。
五、加快完善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建设。建议市政府将国家的文件细化,便于将政策落到实处。
六、改进实行居家养老按人头发补贴的做法。根据近日新闻报道,原来推广的居家养老,现在变成了按人头发补贴,每位老人300—500块钱,这个政策一旦形成“刚性”以后,政府财政出现困难就不好办了。建议改进这种做法。
七、建立统一的福利院服务绩效考评等级标准,政府依据考评标准实行社会服务绩效等级补贴。
八、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需要民政、劳动、工商、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否则,政策没法落实。
九、建立福利工作的风险保障制度。养老服务一旦出现事故,法律只能套用《消法》进行处理,这样不利于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福利工作的风险保障制度,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分担赔偿风险的做法,保护福利机构的合法权益。
记者回访
叶志良对记者说,老年福利是民生福利的大头,我市又是一个新的移民城市,人口结构是非常特别的,户籍人口才200多万,但是居住人口1000多万,看看这个1000多万的城市,老龄人口的结构,第一批进入深圳创业的人已经进入老龄。第二批再过十几年也就变成老人。养老问题将会逐步显现,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市关于老年福利用地规划,几乎是一片空白。
将来这座密集的城市,那么多老年人,拿什么去应对老龄化?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加上一句:加快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引导规范和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老年福利事业。
部门回应
我市已建养老服务体系
市民政局表示,全市现有养老机构27家,养老床位2288张。此外,还有5家民办养老机构正在筹办中,预计可增加床位1500多张。同时,去年该局由公益金提供300万元,用于资助民办福利机构和民间组织为老人和孤儿服务,成立了26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早在2006年,该局就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改变了过去机构养老的单一模式,对具有深圳户籍的高龄老人和困难老人实行居家养老货币化服务补助。目前,我市符合补助条件的老人有16171人,基本包括了全市最困难的户籍老人。
为在深老人撑起“保护伞”
为让广大老人在深安心养老,市民政局还实施系列为老年人服务计划。一是“老有所乐计划”,由公益金投入2000万元资助老人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二是实施“老有所学计划”,资助社区老年协会和老年教育机构,开展老年教育。三是实施“老有所为·结对关爱”计划,组织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独居和体弱多病老人结对帮扶。四是“临终关怀计划”,资助临终老人购买身体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五是“高龄独居老人关爱计划”,为2000位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免费提供“亲情通”。
市民政局还将申请财政资金,通过入户调查采集数据,建立深圳市老年人口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结构、年龄结构、身体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等)。
拟建老年公寓提供服务
针对我市目前养老机构床位不足的现状,该局还将与规划、国土部门协调,把机构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纳入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在日后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中划定一定比例的房源,用作老年公寓,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该局还将利用养老机构设施、设备齐全的优势,扩大服务半径,增加服务项目,对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例如送餐、洗衣等)提供支持,此外对家庭照料者提供支持(例如开展临托服务、照料者技能培训等)。养老机构向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开放,让医疗卫生进入养老机构,实现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相互补充。
(责任编辑:城市网)